臨床試驗發現本品耐受性良好,不良反應輕微且短暫,一般不需終止治療。應用本品總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安慰劑類似。 在對原發性高血壓的臨床對照研究中,發生率≥1%、與藥物有關、發生率比安慰劑高的唯一不良反應是頭暈。另外,不足1%的病人發生與劑量有關的體位性低血壓。盡管皮疹在對照臨床試驗中的發生率較安慰劑低,但也有個別報導。 在這些原發性高血壓的臨床雙盲對照研究中,使用本品后,不論是否與藥物有關,發生率在1%及以上的不良反應有: | 氯沙坦鉀片(n=2085) | 空白片(n=535) | 全身 | | | 腹痛 | 1.7 | 1.7 | 乏力/疲勞 | 3.8 | 3.9 | 胸痛 | 1.1 | 2.6 | 水腫/腫脹 | 1.7 | 1.9 | 心血管系統 | | | 心悸 | 1.0 | 0.4 | 心動過速 | 1.0 | 1.7 | 消化系統 | | | 腹瀉 | 1.9 | 1.9 | 消化不良 | 1.1 | 1.5 | 惡心 | 1.8 | 2.8 | 肌肉骨胳系統 | | | 背痛 | 1.6 | 1.1 | 肌肉痙攣 | 1.0 | 1.1 | 神經/精神系統 | | | 頭暈 | 4.1 | 2.4 | 頭痛 | 14.1 | 17.2 | 失眠 | 1.1 | 0.7 | 呼吸系統 | | | 咳嗽 | 3.1 | 2.6 | 鼻充血 | 1.3 | 1.1 | 咽炎 | 1.5 | 2.6 | 鼻竇疾病 | 1.0 | 1.3 | 上呼吸道感染 | 6.5 | 5.6 |
除上述不良事件外,至少兩個病人/受試者使用氯沙坦后發生嚴重不良事件或發生率<1%的其他不良事件如下,不能確定這砦事件是否與氯沙坦有關: 全身:面部浮腫,發熱,直立效應,昏厥; 心血管系統:心絞痛,二度房室傳導阻滯,心血管意外,低血壓,心肌梗塞,心律不齊包括心房纖顫、心悸、竇性心動過綏、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室性纖顫、肺水腫; 消化系統:厭食,便秘,牙痛,口干,胃腸脹氣,胃炎,嘔吐; 血液系統:貧血; 代謝:痛風; 骨骼肌肉系統:臂痛,臀痛,關節腫脹,膝痛,骨骼肌肉痛,肩痛,硬硬,關節痛,關節炎,纖維肌痛,肌無力; 神經/精神系統:焦慮,焦慮癥,共濟失調,意識模糊,抑郁,夢異常,感覺遲鈍,性欲降低,記憶力減退,偏頭痛,神經過敏,感覺異常,外周神經病,恐懼癥,睡眠異常,夢幻,震顫,眩暈; 呼吸系統:呼吸困難,支氣管炎,咽喉部不適,鼻出血,鼻炎,呼吸困難; 皮膚:禿頭癥,皮炎,皮膚干燥,瘀癍,紅癍,臉紅,光敏感,搔癢癥,皮疹,出汗,蕁麻疹; 特殊感覺:視力模糊,眼睛燒灼感和刺痛感,結膜炎,味覺錯倒,耳鳴,視力下降; 泌尿生殖系統:陽萎,夜尿癥,尿頻,尿道感染。 本品上市后已報告的其它不良反應包括: 過敏反應:血管性水腫(包括導致氣道阻塞的喉及聲門腫脹,及/或面、唇、咽和/或舌腫脹)在極少數服用氯沙坦治療的病人中有報道。其中部分病人以前曾因服用包括ACE抑制劑在內的其他藥物而發生過血管性水腫。脈管炎,包括亨諾克-舍恩萊因(亨-舍二氏)紫癜已有極少報道。 胃腸道反應:肝炎(少有報道),肝功能異常。 血液系統:貧血。 神經/精神系統:偏頭痛,癲癇大發作。 呼吸系統:咳嗽。 皮膚:蕁麻疹,瘙癢。 高鉀血和低鈉血已有報道。 實驗室檢查結果 在原發性高血壓臨床對照試驗中,很少有應用本品的病人在實驗室參數方面出現臨床上有重要意義的變化。1.5%的病人出現高鉀血癥(血清鉀>5.5mEq/L)。ALT的升高較罕見,并在停藥后恢復正常。 肌酐,血尿索氮:單獨用本品治療的原發性高血壓病人中,不到0.1%的病人觀察到血尿索氮或血清肌酐有輕微降低。 血紅蛋白和血細胞比容:在單獨用本品治療的病人中經常出現血紅蛋白和血細胞比容輕度下降(分別平均下降約百分之0.11g和0.09體積),但很少有臨床重要性,沒有病人因為貧血而中止服藥。 肝功能檢查:偶而有肝臟酶和/或由清膽紅素升高。在單獨用本品治療的原發性高血壓病人中,一個病人(<0.1%)由于這些實驗室檢查結果而停止服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