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常備午時茶顆粒
2017-04-27
來源:網絡
感冒怎么辦這是許多感冒患者都想了解的問題,相信大家對于感冒肯定都比較熟悉吧,感冒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 疾病 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中醫治感冒,告訴大家怎樣預防感冒,感興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風寒感冒多表現為惡寒較重、發熱,身體不出汗、口不渴、頭和身體無論哪兒都感覺到痛,鼻塞流涕、咳嗽、咯痰、清稀。 用藥 可選擇感冒清熱顆粒、感冒軟膠囊、正柴胡飲顆粒等。
風熱感冒多表現為發熱、怕風、頭脹痛、口渴、流黃涕、咽喉紅腫疼痛、咳嗽咯黃痰。用藥可選擇銀翹解毒顆粒、桑菊感冒沖劑、 維C銀翹片 、 板藍根顆粒 等。
暑熱感冒常病發于夏季,多表現為頭重漲昏、身體沉重或疼痛、發熱、口黏、胸悶、惡心、鼻塞流涕,也可伴有嘔吐腹瀉。用藥可選擇藿香正氣水(膠囊), 午時茶顆粒 、十滴水等。
陽虛感冒的怕冷表現很有特點,是一陣陣地怕冷,甚至還可表現出身體怕冷蜷縮,打寒戰,有時出汗后怕冷的現象更為嚴重;有時還可表現出微微發熱,不出汗或不動就自行出汗,還可出現頭痛、骨節酸楚、面色白光白,說話聲音低微、四肢冰冷等癥狀。用藥可選擇桂枝加附子湯等。
氣虛感冒很怕冷、發熱、沒汗、身體疲倦無力、咳嗽、咯痰無力等現象。用藥多選擇參蘇飲等。
陰虛感冒一般情況下會出現身熱,稍微有些怕冷,出汗很少,并可伴頭暈、心煩、口干、干咳痰少等癥狀。用藥可選擇加減葳蕤湯等。
寒邪入侵機體可引發肌肉酸痛、頭痛、肩背僵硬等不適癥狀。采用“溫和灸”療法可取得滿意效果。用艾條,在人體穴位或患處的皮膚表面,直接或間接的溫灸,以溫運氣血,疏通經絡,扶正祛邪,達到防治疾病和 保健 目的。因此,對于陽虛的老年人,借助艾葉本身的辛溫之性,以及艾灸法對陽氣的補充和激發作用,即可達到增強人體陽氣的目的,從而能夠抵抗寒邪侵襲,防治感冒。
所選穴位主要是背部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即頭向前低時,頸后所出現的高骨下方)、風門穴(第二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肺俞穴(第三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足三里(屈膝垂足,在犢鼻下三寸),穴位施行灸法。這些穴位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與足陽明胃經穴位上,具有振奮陽氣、活血通脈、激發人體正常抵抗力的功效。
以上穴位可采用“溫和灸”,將艾條點燃的一端靠近穴位,距皮膚約二寸處。根據患者的熱感反應,上下移動,調節溫度。在患者施灸處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時固定施灸,稍有紅暈為度。一般可灸10~15分鐘。2天1次,晚上9點左右睡前施灸。
古代養生家認為春季還應服些中藥,以調整機體功能,預防疾病。《千金翼方》中提出:“凡人春服小續命湯三五劑”,可健體防病。其配方:桂枝9克,附片15克,川芎9克,麻黃6克,人參6克,白芍12克,杏仁9克,防風9克,黃芩9克,甘草5克,生姜9克。用法:附片先煎,余藥后下,水煎,早晚分服。本方扶正以驅風寒之邪,治正虛風寒入侵所致的筋脈拘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謇澀諸癥。
預防流感還可取板蘭根15克,貫眾12克,甘草9克,水煎,分2~3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1周;預防呼吸道感染可取大青葉10克,蒲公英12克,羌活6克。水煎分2~3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3天??蓽鐨⒏鞣N病菌病毒,對防治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的療效。
冷水洗臉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可早晨用冷水洗臉,15天后逐漸增加至每日早、中、晚各1次。洗臉后屏住呼吸,將面部浸入冷水中5~10秒。隨后拭去水分,用手摩擦頭和面部至熱,每次1~2分鐘。用冷水洗臉,即使在平時外界氣溫突然變化的情況下,身體亦能適應,不易著涼而發生各種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扁桃體炎、肺炎等。
風寒感冒多表現為惡寒較重、發熱,身體不出汗、口不渴、頭和身體無論哪兒都感覺到痛,鼻塞流涕、咳嗽、咯痰、清稀。 用藥 可選擇感冒清熱顆粒、感冒軟膠囊、正柴胡飲顆粒等。
風熱感冒多表現為發熱、怕風、頭脹痛、口渴、流黃涕、咽喉紅腫疼痛、咳嗽咯黃痰。用藥可選擇銀翹解毒顆粒、桑菊感冒沖劑、 維C銀翹片 、 板藍根顆粒 等。
暑熱感冒常病發于夏季,多表現為頭重漲昏、身體沉重或疼痛、發熱、口黏、胸悶、惡心、鼻塞流涕,也可伴有嘔吐腹瀉。用藥可選擇藿香正氣水(膠囊), 午時茶顆粒 、十滴水等。
陽虛感冒的怕冷表現很有特點,是一陣陣地怕冷,甚至還可表現出身體怕冷蜷縮,打寒戰,有時出汗后怕冷的現象更為嚴重;有時還可表現出微微發熱,不出汗或不動就自行出汗,還可出現頭痛、骨節酸楚、面色白光白,說話聲音低微、四肢冰冷等癥狀。用藥可選擇桂枝加附子湯等。
氣虛感冒很怕冷、發熱、沒汗、身體疲倦無力、咳嗽、咯痰無力等現象。用藥多選擇參蘇飲等。
陰虛感冒一般情況下會出現身熱,稍微有些怕冷,出汗很少,并可伴頭暈、心煩、口干、干咳痰少等癥狀。用藥可選擇加減葳蕤湯等。
寒邪入侵機體可引發肌肉酸痛、頭痛、肩背僵硬等不適癥狀。采用“溫和灸”療法可取得滿意效果。用艾條,在人體穴位或患處的皮膚表面,直接或間接的溫灸,以溫運氣血,疏通經絡,扶正祛邪,達到防治疾病和 保健 目的。因此,對于陽虛的老年人,借助艾葉本身的辛溫之性,以及艾灸法對陽氣的補充和激發作用,即可達到增強人體陽氣的目的,從而能夠抵抗寒邪侵襲,防治感冒。
所選穴位主要是背部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即頭向前低時,頸后所出現的高骨下方)、風門穴(第二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肺俞穴(第三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足三里(屈膝垂足,在犢鼻下三寸),穴位施行灸法。這些穴位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與足陽明胃經穴位上,具有振奮陽氣、活血通脈、激發人體正常抵抗力的功效。
以上穴位可采用“溫和灸”,將艾條點燃的一端靠近穴位,距皮膚約二寸處。根據患者的熱感反應,上下移動,調節溫度。在患者施灸處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時固定施灸,稍有紅暈為度。一般可灸10~15分鐘。2天1次,晚上9點左右睡前施灸。
古代養生家認為春季還應服些中藥,以調整機體功能,預防疾病。《千金翼方》中提出:“凡人春服小續命湯三五劑”,可健體防病。其配方:桂枝9克,附片15克,川芎9克,麻黃6克,人參6克,白芍12克,杏仁9克,防風9克,黃芩9克,甘草5克,生姜9克。用法:附片先煎,余藥后下,水煎,早晚分服。本方扶正以驅風寒之邪,治正虛風寒入侵所致的筋脈拘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謇澀諸癥。
預防流感還可取板蘭根15克,貫眾12克,甘草9克,水煎,分2~3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1周;預防呼吸道感染可取大青葉10克,蒲公英12克,羌活6克。水煎分2~3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3天??蓽鐨⒏鞣N病菌病毒,對防治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的療效。
冷水洗臉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可早晨用冷水洗臉,15天后逐漸增加至每日早、中、晚各1次。洗臉后屏住呼吸,將面部浸入冷水中5~10秒。隨后拭去水分,用手摩擦頭和面部至熱,每次1~2分鐘。用冷水洗臉,即使在平時外界氣溫突然變化的情況下,身體亦能適應,不易著涼而發生各種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扁桃體炎、肺炎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