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丸不僅能消食,還能防治胃脹、失眠等多種常見病癥
2017-04-28
來源:網絡
保和丸 不僅能消食,還能防治胃脹、失眠等多種常見病癥
全國名老中醫李鯉結合長期臨床實踐,擴大了保和丸的適用范圍,特別擅長保和丸加減一方多用。我有幸師從李老,深刻體會到保和丸在臨床上的妙用,其不僅是消食和胃藥,還能防治輕重緩急多種病癥。
所謂“免疫力差”只是一種模糊的說法,并非患兒真的存在免疫方面的問題,只是說他比較容易生病。臨床上,小兒經常感冒,多因內有痰濕、食積、腑滯等化熱,進而特別容易感受風寒。去除內在的積熱,是預防小兒感冒最重要的方面。
保和丸中所含連翹可散熱,二陳湯能化痰,消食藥、通腑藥給痰濕食積、腑滯以出路。保和丸可謂是散熱消積而又不傷脾胃、藥性平和的常用中成藥,依據患兒的積熱程度定服用的量及次數,稍微多吃一些也沒有壞處,因為其成分基本上都是藥食同源之物。
飯后胃脹胃痛,或燒心泛酸,或感覺飯停在胃中下得慢,均可服用保和丸消食和胃、理氣通腑。
大便黏滯不暢是痰濕阻滯腸腑的特點,痰濕的根源在胃腸,食積傷脾生痰,胃腸功能失調也生痰濕,這些都會導致大便不成形、排便費力、有排不盡的感覺、大便黏便池等,這時,及時服用大劑量的保和丸(30粒/次,1日2~3次),同時注意避免暴飲暴食、晚上適當減少飯量。
“胃不和則臥不安”,有慢性胃腸問題的人容易失眠,此時常服保和丸,寓補于消,消食通腑而不傷正氣,胃腸功能恢復正常,則有利于睡眠。
“見肝之病,知肝傷脾”,慢性肝炎雖屬西醫病名,其病位所在也屬中醫肝之范疇,其臨床表現自始至終主要影響到肝和脾胃,患者不想吃飯、飯后胃腸不適、晨起咳痰、惡心是該病常見癥狀,宜常服保和丸作為 保健 品來化痰和胃、降逆止嘔。
血液內脂肪含量升高或肝臟血管團內沉積了脂肪,均為黏膩痰濕堆積之象,痰濕根源在脾胃,保和丸可作為保健品、基礎方長期服用。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常咳嗽咳痰,痰濕黏滯難消,是導致長期反復咳嗽的“罪魁禍首”。“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消除痰濕,根還在脾胃。在慢性支氣管炎的防治方面,保和丸仍可作為基本方藥長期服用。
通常,保和丸用于起化痰濕、助消化時,每次8~10粒,每日3次;用于散積熱、通大便時應加大劑量,20~30粒/次,每日3次。
全國名老中醫李鯉結合長期臨床實踐,擴大了保和丸的適用范圍,特別擅長保和丸加減一方多用。我有幸師從李老,深刻體會到保和丸在臨床上的妙用,其不僅是消食和胃藥,還能防治輕重緩急多種病癥。
所謂“免疫力差”只是一種模糊的說法,并非患兒真的存在免疫方面的問題,只是說他比較容易生病。臨床上,小兒經常感冒,多因內有痰濕、食積、腑滯等化熱,進而特別容易感受風寒。去除內在的積熱,是預防小兒感冒最重要的方面。
保和丸中所含連翹可散熱,二陳湯能化痰,消食藥、通腑藥給痰濕食積、腑滯以出路。保和丸可謂是散熱消積而又不傷脾胃、藥性平和的常用中成藥,依據患兒的積熱程度定服用的量及次數,稍微多吃一些也沒有壞處,因為其成分基本上都是藥食同源之物。
飯后胃脹胃痛,或燒心泛酸,或感覺飯停在胃中下得慢,均可服用保和丸消食和胃、理氣通腑。
大便黏滯不暢是痰濕阻滯腸腑的特點,痰濕的根源在胃腸,食積傷脾生痰,胃腸功能失調也生痰濕,這些都會導致大便不成形、排便費力、有排不盡的感覺、大便黏便池等,這時,及時服用大劑量的保和丸(30粒/次,1日2~3次),同時注意避免暴飲暴食、晚上適當減少飯量。
“胃不和則臥不安”,有慢性胃腸問題的人容易失眠,此時常服保和丸,寓補于消,消食通腑而不傷正氣,胃腸功能恢復正常,則有利于睡眠。
“見肝之病,知肝傷脾”,慢性肝炎雖屬西醫病名,其病位所在也屬中醫肝之范疇,其臨床表現自始至終主要影響到肝和脾胃,患者不想吃飯、飯后胃腸不適、晨起咳痰、惡心是該病常見癥狀,宜常服保和丸作為 保健 品來化痰和胃、降逆止嘔。
血液內脂肪含量升高或肝臟血管團內沉積了脂肪,均為黏膩痰濕堆積之象,痰濕根源在脾胃,保和丸可作為保健品、基礎方長期服用。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常咳嗽咳痰,痰濕黏滯難消,是導致長期反復咳嗽的“罪魁禍首”。“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消除痰濕,根還在脾胃。在慢性支氣管炎的防治方面,保和丸仍可作為基本方藥長期服用。
通常,保和丸用于起化痰濕、助消化時,每次8~10粒,每日3次;用于散積熱、通大便時應加大劑量,20~30粒/次,每日3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