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不良反應有哪些 應該怎么辦
2017-05-04
來源:網絡
? 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性狀為白色凍干疏松體,是一種生物制品。目前,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主要用于促進神經損傷恢復、治療視神經損傷和正己烷中毒性周圍神經病。那么,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不良反應有哪些應該怎么辦
英文縮寫為NGF的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自從發現以來,其對神經系統的作用就一直受到廣泛關注。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是小鼠頜下腺中提取的神經生長因子,是一種相對分子質量為2.65×10^4的生物活性蛋白,在國際上填補了神經損傷修復治療的空白,用于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神經損傷。
研究證明,使用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產生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少,在臨床試驗中,僅發現有局部疼痛、偶見蕁麻疹這兩種不良反應,而局部疼痛的發生率在對照組為10.68%,治療組為13.47%,停藥后可自行緩解,一般不需特殊處理;蕁麻疹可自行恢復,或給予抗過敏治療。不過,患者朋友需要注意的是: 用藥 后常見注射部位痛或注射側下肢疼痛(發生率分別為85%和29%),一般不需處理。個別癥狀較重者,口服鎮痛劑即可緩解;而偶見其它癥狀(如頭暈、失眠等),發生率與安慰劑組比較無明顯差別。
英文縮寫為NGF的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自從發現以來,其對神經系統的作用就一直受到廣泛關注。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是小鼠頜下腺中提取的神經生長因子,是一種相對分子質量為2.65×10^4的生物活性蛋白,在國際上填補了神經損傷修復治療的空白,用于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神經損傷。
研究證明,使用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產生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少,在臨床試驗中,僅發現有局部疼痛、偶見蕁麻疹這兩種不良反應,而局部疼痛的發生率在對照組為10.68%,治療組為13.47%,停藥后可自行緩解,一般不需特殊處理;蕁麻疹可自行恢復,或給予抗過敏治療。不過,患者朋友需要注意的是: 用藥 后常見注射部位痛或注射側下肢疼痛(發生率分別為85%和29%),一般不需處理。個別癥狀較重者,口服鎮痛劑即可緩解;而偶見其它癥狀(如頭暈、失眠等),發生率與安慰劑組比較無明顯差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