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膠囊聯合苦參素膠囊治療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2017-04-14
來源:網絡
慢性肝炎在我國發病率較高,目前臨床還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筆者應用拉米夫定聯合 苦參素膠囊 治療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1999年11月以來住院或門診患者共58例,診斷參照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國傳染病寄生蟲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按入選順序以隨機數目表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28例,男22例,女6例,年齡18~46歲,輕度8例,中度20例;對照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齡14~50歲,輕度10例,中度20例。兩組在病程、年齡、性別、病原肝功能異常程度方面均具有可比性(t檢驗,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病例均采用拉米夫定(葛蘭米史克公司產品)每日1次,每次100mg口服,療程12~15個月,其中治療組聯合苦參素膠囊(江蘇連云港正大天晴藥業產品)每日3次,每次300mg口服,療程6個月。
1.3 觀察方法 主要觀察治療前后的癥狀、體征、病毒復制指標的變化。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HBV-DNA轉陰,ALT正常、HBeAg-抗HBe血清轉換;有效:HBV-DNA轉陰,ALT正常,HBeAg-抗HBe未轉換;無效:未達上述標準者。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 2 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病例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 見表1。
表1 兩組病例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比較 (略)
注:AST為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TBIL為總膽紅素。兩組治療前后ALT、AST比較均P<0.05,TBIL為P<0.05
2.2 兩組病例治療12個月后乙型肝炎標志情況 見表2。HBeAg陰轉率,對照組與治療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χ 2=1.64,P>0.05)。HBV-DNA陰轉率對照組與治療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χ 2=4.92,P<0.05)。
表2 兩組病例經治療12個月后HBV-DNA變化比較(略)
2.3 兩組病例療效比較 治療組患者顯效7例(7/28),有效18例(18/28),無效3例(3/28);對照組為顯效5例(5/30),有效14例(14/30),無效11例(11/30)。治療組總有效率89.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3.3%,兩組在總有效率方面相比差異有顯著性(χ 2=5.33,P<0.05)。
2.4 不良反應 有2例出現頭暈,經對癥處理后好轉。
3 討論
拉米夫定為新一代核苷類藥物,可以有效抑制DNA復制,但停藥后有可能病毒再度復制,且服藥1年以上的部分患者可出現HBV-DNA P區YMDD變異,產生耐藥性 [1] 。目前研究表明苦參素具有增強NK細胞活性,提高機體免疫的功能,其近期療效接近于國外基因工程干擾素α-2b水平 [2] ,說明拉米夫定與苦參素聯用,其抑制HBV復制的作用得到協同或增強。
拉米夫定與苦參素膠囊的聯合應用,無論在HBV-DNA陰轉,HBeAg-抗HBe轉換方面似有提高,且患者耐受良好,進藥途徑方便。但因本組樣本較少,臨床觀察時間相對較短,停藥無隨訪,有必要對其療效工作進一步評價。
參考文獻
1 王建設.拉米夫定對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突破要面臨問題.臨床肝膽病雜志,2000,16:134-136.
2 斯崇文,田庚善,巫善明,等.三種療法對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觀察.中華內科雜志,1997,36:663.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1999年11月以來住院或門診患者共58例,診斷參照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國傳染病寄生蟲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按入選順序以隨機數目表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28例,男22例,女6例,年齡18~46歲,輕度8例,中度20例;對照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齡14~50歲,輕度10例,中度20例。兩組在病程、年齡、性別、病原肝功能異常程度方面均具有可比性(t檢驗,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病例均采用拉米夫定(葛蘭米史克公司產品)每日1次,每次100mg口服,療程12~15個月,其中治療組聯合苦參素膠囊(江蘇連云港正大天晴藥業產品)每日3次,每次300mg口服,療程6個月。
1.3 觀察方法 主要觀察治療前后的癥狀、體征、病毒復制指標的變化。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HBV-DNA轉陰,ALT正常、HBeAg-抗HBe血清轉換;有效:HBV-DNA轉陰,ALT正常,HBeAg-抗HBe未轉換;無效:未達上述標準者。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 2 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病例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 見表1。
表1 兩組病例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比較 (略)
注:AST為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TBIL為總膽紅素。兩組治療前后ALT、AST比較均P<0.05,TBIL為P<0.05
2.2 兩組病例治療12個月后乙型肝炎標志情況 見表2。HBeAg陰轉率,對照組與治療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χ 2=1.64,P>0.05)。HBV-DNA陰轉率對照組與治療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χ 2=4.92,P<0.05)。
表2 兩組病例經治療12個月后HBV-DNA變化比較(略)
2.3 兩組病例療效比較 治療組患者顯效7例(7/28),有效18例(18/28),無效3例(3/28);對照組為顯效5例(5/30),有效14例(14/30),無效11例(11/30)。治療組總有效率89.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3.3%,兩組在總有效率方面相比差異有顯著性(χ 2=5.33,P<0.05)。
2.4 不良反應 有2例出現頭暈,經對癥處理后好轉。
3 討論
拉米夫定為新一代核苷類藥物,可以有效抑制DNA復制,但停藥后有可能病毒再度復制,且服藥1年以上的部分患者可出現HBV-DNA P區YMDD變異,產生耐藥性 [1] 。目前研究表明苦參素具有增強NK細胞活性,提高機體免疫的功能,其近期療效接近于國外基因工程干擾素α-2b水平 [2] ,說明拉米夫定與苦參素聯用,其抑制HBV復制的作用得到協同或增強。
拉米夫定與苦參素膠囊的聯合應用,無論在HBV-DNA陰轉,HBeAg-抗HBe轉換方面似有提高,且患者耐受良好,進藥途徑方便。但因本組樣本較少,臨床觀察時間相對較短,停藥無隨訪,有必要對其療效工作進一步評價。
參考文獻
1 王建設.拉米夫定對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突破要面臨問題.臨床肝膽病雜志,2000,16:134-136.
2 斯崇文,田庚善,巫善明,等.三種療法對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觀察.中華內科雜志,1997,36: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