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鈉緩釋片和丙戊酸鎂緩釋片有什么差異 該飯前服用還是飯后服用呢
2017-04-16
來源:網絡
? 丙戊酸(valproate,VPA)是傳統的廣譜抗癲癇藥物,l 967年VPA開始用于臨床,可有效治療多種類型的癲癇發作。目前它仍是全而性癲癇發作和失神性癲癇發作的治療藥物 。那么丙戊酸鈉緩釋片和 丙戊酸鎂緩釋片 雙有什么差異呢該飯前服用還是飯后服用呢
本實驗采用抗電刺激大鼠皮層驚厥閾值模型,利用其與人類癲癇發作相似的特點,通過測定大鼠給藥前后驚厥閾值的變化,量化地反映r丙戊酸不同劑型,以及同一劑型中不同類型丙戊酸鹽緩釋片的藥效時效差異。
我們利用該模型進行重復給藥前后驚厥閾值測定時發現,丙戊酸鎂片在給藥后1 h內藥效快速上升,1~2 h達到高峰,4 h以后下降明顯,直至全部消失;而兩種緩釋片,均在給藥后1~6 h藥效緩慢上升,7 h左右達峰值,1 4~16 h內仍維持在穩定的平臺期從而保持較平穩的療效。這一變化趨勢與人的血藥動態濃度變化趨勢極其吻合。在重復給藥的時效曲線中,丙戊酸鎂片在長達1 0次的給藥過程中峰谷波動非常明顯,呈現出規律的“大鋸齒”狀藥效曲線,峰谷差值約為緩釋片的2~2.5倍。而丙戊酸鎂緩釋片與德巴金緩釋片雖亦呈現出一定的波動曲線,但峰谷波動相對緩和,尤其在第五次給藥后血變化趨勢更為平緩,從而避免了普通劑型在臨床治療中因血藥濃度波動過大而造成的療效不穩、多次服藥等難題。
由此可見,丙戊酸鎂片達峰時問短、峰濃度高、代謝快、維持時間短,重復給藥后血藥濃度波動大;丙戊酸鎂緩釋片、德巴金緩釋片與其相比能明顯推遲達峰時間,并降低峰濃度,同時體內平均駐留時間明顯高于普通劑型,重復給藥后血藥濃度波動較小。
口服給藥是一種最常用、最方便的給藥方式,但藥物口服后必須經消化、吸收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影響藥物消化、吸收的因素很多,其中與進食的先后關系十分密切,有的藥物必須在飯前服用,有的則需飯后服。
宜飯后服用的藥物有魚肝油等脂溶性藥物,因為脂溶性藥物可溶解于食物中的脂肪內,更容易吸收;助消化藥與食物同時服用,其助消化作用更佳。大多數藥物都可以飯后服用,特別是那些胃腸道反應比較嚴重的藥物,飯后服用可以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因此丙戊酸鈉應在飯后服用,有利于藥物發揮其功效。
本實驗采用抗電刺激大鼠皮層驚厥閾值模型,利用其與人類癲癇發作相似的特點,通過測定大鼠給藥前后驚厥閾值的變化,量化地反映r丙戊酸不同劑型,以及同一劑型中不同類型丙戊酸鹽緩釋片的藥效時效差異。
我們利用該模型進行重復給藥前后驚厥閾值測定時發現,丙戊酸鎂片在給藥后1 h內藥效快速上升,1~2 h達到高峰,4 h以后下降明顯,直至全部消失;而兩種緩釋片,均在給藥后1~6 h藥效緩慢上升,7 h左右達峰值,1 4~16 h內仍維持在穩定的平臺期從而保持較平穩的療效。這一變化趨勢與人的血藥動態濃度變化趨勢極其吻合。在重復給藥的時效曲線中,丙戊酸鎂片在長達1 0次的給藥過程中峰谷波動非常明顯,呈現出規律的“大鋸齒”狀藥效曲線,峰谷差值約為緩釋片的2~2.5倍。而丙戊酸鎂緩釋片與德巴金緩釋片雖亦呈現出一定的波動曲線,但峰谷波動相對緩和,尤其在第五次給藥后血變化趨勢更為平緩,從而避免了普通劑型在臨床治療中因血藥濃度波動過大而造成的療效不穩、多次服藥等難題。
由此可見,丙戊酸鎂片達峰時問短、峰濃度高、代謝快、維持時間短,重復給藥后血藥濃度波動大;丙戊酸鎂緩釋片、德巴金緩釋片與其相比能明顯推遲達峰時間,并降低峰濃度,同時體內平均駐留時間明顯高于普通劑型,重復給藥后血藥濃度波動較小。
口服給藥是一種最常用、最方便的給藥方式,但藥物口服后必須經消化、吸收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影響藥物消化、吸收的因素很多,其中與進食的先后關系十分密切,有的藥物必須在飯前服用,有的則需飯后服。
宜飯后服用的藥物有魚肝油等脂溶性藥物,因為脂溶性藥物可溶解于食物中的脂肪內,更容易吸收;助消化藥與食物同時服用,其助消化作用更佳。大多數藥物都可以飯后服用,特別是那些胃腸道反應比較嚴重的藥物,飯后服用可以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因此丙戊酸鈉應在飯后服用,有利于藥物發揮其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