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服用賀普丁(拉米夫定片)吸收情況怎么樣?
2017-04-18
來源:網絡
? 在過去,乙型肝炎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癥治療,以保肝和降轉氨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英文縮寫ALT)為主。但是這些治療不能針對 乙肝 病毒,故以后仍反復發作,容易形成“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隨著醫學的發展,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已經到了對因治療,即抗病毒治療的時代。在最近的10年里,只有2種全球公認的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一種是α-干擾素治療,另一種就是以賀普丁(拉米夫定片)為代表的核苷類藥物,一個核苷類抗病毒 藥物。
賀普丁(拉米夫定片)在臨床使用上的效果較好,下面我們來詳細介紹。
吸收:賀普丁(拉米夫定片)可被胃腸道良好吸收,正常情況下成人口服拉米夫定后生物利用度為80-85%。口服給藥后,最大血藥濃度(Cmax)的平均達峰時間(Tmax)約為1小時。以每日1次,每次100 mg的治療劑量給予拉米夫定,其最大血藥濃度Cmax為1.1-1.5 mg/mL(4.8-6.5 mmol/L)左右,谷值血藥濃度為0.015-0.020 mg/mL(0.065-0.087 mmol/L)。
賀普丁(拉米夫定片)與食物同時服用可延遲Tmax并降低Cmax(最大至47%),但不會改變其生物利用度(按藥時曲線下面積計算),因此,飯前和飯后服用本品均可。
分布 :靜脈給藥研究結果表明,拉米夫定平均分布容積為1.3 L/kg,在治療劑量范圍內藥代動力學呈線性,并且與白蛋白的血漿蛋白結合率較低(<36%)。有限的資料表明拉米夫定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進入腦脊液(CSF)中,口服賀普丁(拉米夫定片)2-4小時后,腦脊液/血清中藥物濃度的比值平均約為0.12。
代謝:代謝是賀普丁(拉米夫定片)清除的一個次要途徑,.已知的賀普丁(拉米夫定片)在人體中的代謝物是轉硫代謝物。由于賀普丁(拉米夫定片)的肝臟代謝程度低(5-10%),且血漿蛋白結合率低,所以拉米夫定與其代謝物之間發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很小。
賀普丁(拉米夫定片)在臨床使用上的效果較好,下面我們來詳細介紹。
吸收:賀普丁(拉米夫定片)可被胃腸道良好吸收,正常情況下成人口服拉米夫定后生物利用度為80-85%。口服給藥后,最大血藥濃度(Cmax)的平均達峰時間(Tmax)約為1小時。以每日1次,每次100 mg的治療劑量給予拉米夫定,其最大血藥濃度Cmax為1.1-1.5 mg/mL(4.8-6.5 mmol/L)左右,谷值血藥濃度為0.015-0.020 mg/mL(0.065-0.087 mmol/L)。
賀普丁(拉米夫定片)與食物同時服用可延遲Tmax并降低Cmax(最大至47%),但不會改變其生物利用度(按藥時曲線下面積計算),因此,飯前和飯后服用本品均可。
分布 :靜脈給藥研究結果表明,拉米夫定平均分布容積為1.3 L/kg,在治療劑量范圍內藥代動力學呈線性,并且與白蛋白的血漿蛋白結合率較低(<36%)。有限的資料表明拉米夫定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進入腦脊液(CSF)中,口服賀普丁(拉米夫定片)2-4小時后,腦脊液/血清中藥物濃度的比值平均約為0.12。
代謝:代謝是賀普丁(拉米夫定片)清除的一個次要途徑,.已知的賀普丁(拉米夫定片)在人體中的代謝物是轉硫代謝物。由于賀普丁(拉米夫定片)的肝臟代謝程度低(5-10%),且血漿蛋白結合率低,所以拉米夫定與其代謝物之間發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很小。
標簽:
拉米夫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