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禿丸的中醫治療經驗
2017-04-16
來源:網絡
斑禿丸 的中醫治療經驗
中醫認為:毛發不僅具有儀表功能,又是體內氣血盛衰的外在標志。《雜病源流犀燭》曰:“毛發也者,所以為一身之儀表。”這種儀表有兩種含義:其一,毛發命名的含義:發,拔也,拔擢(音著)而出也;眉,媚也,嫵媚也;須,秀也,物成乃秀;鬢(靠近耳朵的頭發),隨口搖動,髯髯也,髭(嘴上邊的胡子),姿也,姿容之一類也。
既概括了毛發的儀表功能,又反映了從儀表的外證探知機體的成熟;其二,毛發榮枯驗證氣血的盛衰,這是古人在醫學史上的一大創舉,至今仍然是臨床診療毛發 疾病 時最方便、最直觀的方法之一。
關于 脫發 之病名,《內經》稱“毛拔”、“毛墜”,《難經》稱“毛落”,《諸病源侯論》稱“鬼舔頭”,《外科正宗》稱“油風”(斑禿),明清以后一直沿用此名。脂溢性脫發,古代稱“發蛀脫發”,最早見于清代王洪緒的《外科證治全生集》,以后許克昌的《外科證治全書》又載有“蛀發癬”之名。
一、病因病機(十因說)
1. 腎虛 說《黃帝內經》載:女子七歲,腎氣實,齒更發長……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墜。丈夫五八,腎氣衰,發落齒枯。
2.肺損說,張仲景說,“肺主皮毛,肺敗則皮毛先絕。可知周身之毛,皆肺主之,察其毛色枯潤,可以覘(音蟬)肺之病”。肺為華蓋,主一身之氣,肺氣旺則能助津液營血的宣發與敷布,內則榮養臟腑,外則滋潤肌膚皮毛空竅。
3.血瘀說:《血證論·瘀血》說“瘀血在上焦,或發脫不生”。《醫林改錯》說“頭發脫落,各醫書皆言傷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養發,故發脫落”。
4.血熱說:《儒門事親》說:“年少發白早落,此血熱太過也,世俗只知發者血之余,血衰故耳!豈知血熱而發反不茂;肝者木也,火多水少,水反不榮,火至于頂,炎上之甚也,熱病汗后,發多脫落。《醫鑒-清-吳謙》說:“過服辛熱藥而眉發脫落者,乃肝血受傷而火動,非風也”,《醫碥-清-何夢瑤》說:“年少發白早脫,或頭起白屑者,血熱太過也”。(多指油性脫發及少年白發)。
5.失精說《金匱要略》說:“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精泄過多,造成精室血海空虛,一“精”十血,精血不能互生而發落。
6.血虛說《諸病源候論》說:“沖任之脈,謂之血海……,若血氣衰弱,經脈虛竭,不能榮潤,故須發毛落”。
7偏虛說:《諸病源候論》說:“人有風邪在頭,有偏虛處,則發禿落,肌肉枯死,或如錢大,或如指大,發不生,亦不癢,故謂之鬼剃頭”。
8.濕熱說,清《臨證指南》曰“濕從內生者,必旁潔酒醴過度,或嗜飲茶湯,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膩之物”。說明恣食肥甘,容易損胃傷脾,濕熱內蘊,循經上蒸巔頂,侵蝕發根而脫落。(油性脫發)
9.憂愁說《千金翼方》說:“憂愁早白發落”。憂思不遂,情志內傷,肝氣郁結則發落,或損及心脾,氣血化生無源而脫落。
10.胎弱說《蘭臺軌范·小兒》說:“發久不生,生而不黑,皆胎弱。”
以上可以歸納為:虛與實兩大類,虛指氣血不足,肝腎虧虛,實指血熱或血瘀。
二、脫發的分類與治療(分為生理性脫發與病理性脫發兩大類
1.毛發分為硬毛與毳毛。頭發約8-11萬根,硬毛分為長毛和短毛。長毛包括頭發、胡須、腹毛陰毛,毳毛為人體所特有,又稱汗毛。頭發的顏色因宗族不同而異,有黃、棕、黑、白等不同顏色,頭發的粗細、稀密也因人而異,頭發的自然壽命3—7年,到時便脫落可自己再生。因此,每天脫落80根以內均在正常范圍,謂之生理性脫發,四季之中尤以秋天脫發更為明顯。每天零散脫發超過80根以上者為病理性脫發(散在脫發)。
2、病理性脫發
①精神性脫發:常有情緒波動、煩躁、過勞、失眠、驚嚇等因素而導致突然脫發。三五成片,多少、大小不定,頭皮光亮,無自覺癥狀,僅發于頭部數片者稱為斑禿,若脫掉1/3以上者謂之全禿,繼發眉毛、胡須、腋毛、汗毛脫落者則為普禿,與斑禿相同,只是癥狀加重,病情發展而異,沒有性質區別。另外,單有眉毛或胡須呈片狀脫落者仍是斑禿之例。
治療這一類脫發,初期宜疏肝理氣,調理氣血,選用逍遙散加味治療,后期耗血傷腎,引起血虛腎虧,則以養血滋補肝腎為主,選用《外科正宗》神應養真湯加味內服。外用海艾湯熏洗(艾葉、菊花、薄荷、防風、蒿本、藿香、甘松、蔓荊子、荊并穗)。
②脂溢性脫發,由秉賦脾虛濕盛之體,脾失健運,或恣食肥甘,傷胃損脾,致使濕熱上蒸巔頂,侵蝕發根,引起毛發脫落,或血熱太過,導致風勝則燥,進而耗傷陰血,陰血不能養發,毛根干涸而發焦脫落。
分兩種類型,其一,是血熱風燥型脫發(干性脂溢性脫發)。頭皮發癢較甚,頭屑多如雪花,抓之易脫,頭發干燥無光澤,頭頂部零散脫發。此類屬腎虛血虧引起,初期宜涼血消風,用朱仁康涼血消風散加減(生地、當歸、荊芥、蟬衣、苦參、白蒺力、知母、生石膏、甘草),后期治當滋補肝腎,養血生發,用神應養真湯加減。
其二,脾胃濕熱型脫發(油性脂溢性脫發),頭油大如滲水,劇癢、頭屑粘膩污穢,洗不凈。頭發油膩,頭頂部頭發稀疏無光澤,零散脫落。此類多屬脾不健運,濕從內生溢于肌表而成,治宜健脾祛濕,化濁止癢生發,常以平胃散與神應養真湯合用。或用趙炳南祛濕健發湯(白術、澤瀉、豬苓、蓽解、車前子、川芎、赤石脂、白鮮皮、桑椹、生地、熟地、首烏)濕去則發生。
③癥狀性脫發,這類脫發可見于很多疾病,作為某一種疾病的一個局部癥狀,如紅斑狼瘡的脫發最具有代表性,以頭頂和前發際為主,隨著原發病的輕重而表現不同。在診斷SLE時“狼瘡發”是一個指征。待原發病治愈后脫發亦停止。頭發可以再生,其它如皮肌炎,甲亢、 糖尿病 、貧血、硬皮病均可導致脫發。硬皮病皮膚發硬萎縮后局部無汗、無發。一般是對癥治療原發疾病。
④藥物性脫發,這類脫發主要發生于某些疾病治療過程中藥物的副反應,如化療使用的免疫抑制劑,如秋水仙鹼,氟脲嘧啶,維生素A等,可引起頭發零散脫落直至脫光。如各種廣告治療 銀屑病 的藥服后有脫發,這是此類藥物抑制毛發生長之故。染發也可引起脫發,另外,某些中藥用量過大后也可引起脫發,如川芎、香附、天花粉、雷公藤等。
⑤真菌性脫發,主要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片狀脫發,有發鞘、鱗屑、斷發、發病快,有傳染性,黃癬伴有黃癬痂及鼠尿味,男女老幼皆可發病,不及時治療可引起永久性脫發。白癬則只發于 兒童 及少年,至成年后可自愈,伴有白色鱗屑,易繼發膿癬,黑點癬則少見。中藥如土槿皮,白礬,黃精,陳皮等都是有效藥,西醫有效的內服藥及外 用藥 不少。
⑥永久性脫發,也稱疤痕性脫發。主要由外傷、燒傷、燙傷、手術、癤腫、黃癬等引起局部毛囊破壞、疤痕形成,毛發難以再生,此類脫發的治療。目前可用毛發移植術。
三、其它治法
1.外治法:
(1)、 海艾湯煎水沖洗,還有生發酊、紅花側柏酊、斑蝥酊、山奈酊、辣椒酊、毛姜酊等,任選一種外搽,日1—2次。
( 2),.針灸療法:采用辨證取穴,循經取穴,鄰近取穴,經驗取穴等多種取穴方法。手法: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留針30分鐘,10次為1療程。
(3).耳針:取神門、肺、腎、交感、內分泌、脾,除針刺外,還可用膠布粘上王不留子貼敷。
( 4).穴位注射法:阿是穴或俞穴,取當歸注射液,丹參注射液及維生素B6、B12、三磷酸腺苷等,選取一種,用注射針刺入俞穴得氣后每穴推注0.5-1.5毫升,2日/次,10次1療程。
( 5).單驗方:如生發丸、斑禿丸、側柏丸、生發飲,一麻二至丸,益腎榮發丸、 養血生發膠囊 、榮發養顏寶等,可以選用。陜西省中醫院研制的新生發丸療效較佳。
(6).注意事項:
A、勞逸結合,心情舒暢,忌煩惱、悲觀憂愁、動怒。
B、飲食多樣化,富有營養,改正偏食習慣。
C、不要用堿性肥皂洗頭。
D、脂溢性脫發不宜洗頭過勤,少食辛辣、甜食及肥膩之物,勿飲酒,晚間少喝咖啡、濃茶。
E、調治中要有耐心和信心,有效藥方不宜頻繁更改,堅持守法守方治療。
中醫認為:毛發不僅具有儀表功能,又是體內氣血盛衰的外在標志。《雜病源流犀燭》曰:“毛發也者,所以為一身之儀表。”這種儀表有兩種含義:其一,毛發命名的含義:發,拔也,拔擢(音著)而出也;眉,媚也,嫵媚也;須,秀也,物成乃秀;鬢(靠近耳朵的頭發),隨口搖動,髯髯也,髭(嘴上邊的胡子),姿也,姿容之一類也。
既概括了毛發的儀表功能,又反映了從儀表的外證探知機體的成熟;其二,毛發榮枯驗證氣血的盛衰,這是古人在醫學史上的一大創舉,至今仍然是臨床診療毛發 疾病 時最方便、最直觀的方法之一。
關于 脫發 之病名,《內經》稱“毛拔”、“毛墜”,《難經》稱“毛落”,《諸病源侯論》稱“鬼舔頭”,《外科正宗》稱“油風”(斑禿),明清以后一直沿用此名。脂溢性脫發,古代稱“發蛀脫發”,最早見于清代王洪緒的《外科證治全生集》,以后許克昌的《外科證治全書》又載有“蛀發癬”之名。
一、病因病機(十因說)
1. 腎虛 說《黃帝內經》載:女子七歲,腎氣實,齒更發長……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墜。丈夫五八,腎氣衰,發落齒枯。
2.肺損說,張仲景說,“肺主皮毛,肺敗則皮毛先絕。可知周身之毛,皆肺主之,察其毛色枯潤,可以覘(音蟬)肺之病”。肺為華蓋,主一身之氣,肺氣旺則能助津液營血的宣發與敷布,內則榮養臟腑,外則滋潤肌膚皮毛空竅。
3.血瘀說:《血證論·瘀血》說“瘀血在上焦,或發脫不生”。《醫林改錯》說“頭發脫落,各醫書皆言傷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養發,故發脫落”。
4.血熱說:《儒門事親》說:“年少發白早落,此血熱太過也,世俗只知發者血之余,血衰故耳!豈知血熱而發反不茂;肝者木也,火多水少,水反不榮,火至于頂,炎上之甚也,熱病汗后,發多脫落。《醫鑒-清-吳謙》說:“過服辛熱藥而眉發脫落者,乃肝血受傷而火動,非風也”,《醫碥-清-何夢瑤》說:“年少發白早脫,或頭起白屑者,血熱太過也”。(多指油性脫發及少年白發)。
5.失精說《金匱要略》說:“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精泄過多,造成精室血海空虛,一“精”十血,精血不能互生而發落。
6.血虛說《諸病源候論》說:“沖任之脈,謂之血海……,若血氣衰弱,經脈虛竭,不能榮潤,故須發毛落”。
7偏虛說:《諸病源候論》說:“人有風邪在頭,有偏虛處,則發禿落,肌肉枯死,或如錢大,或如指大,發不生,亦不癢,故謂之鬼剃頭”。
8.濕熱說,清《臨證指南》曰“濕從內生者,必旁潔酒醴過度,或嗜飲茶湯,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膩之物”。說明恣食肥甘,容易損胃傷脾,濕熱內蘊,循經上蒸巔頂,侵蝕發根而脫落。(油性脫發)
9.憂愁說《千金翼方》說:“憂愁早白發落”。憂思不遂,情志內傷,肝氣郁結則發落,或損及心脾,氣血化生無源而脫落。
10.胎弱說《蘭臺軌范·小兒》說:“發久不生,生而不黑,皆胎弱。”
以上可以歸納為:虛與實兩大類,虛指氣血不足,肝腎虧虛,實指血熱或血瘀。
二、脫發的分類與治療(分為生理性脫發與病理性脫發兩大類
1.毛發分為硬毛與毳毛。頭發約8-11萬根,硬毛分為長毛和短毛。長毛包括頭發、胡須、腹毛陰毛,毳毛為人體所特有,又稱汗毛。頭發的顏色因宗族不同而異,有黃、棕、黑、白等不同顏色,頭發的粗細、稀密也因人而異,頭發的自然壽命3—7年,到時便脫落可自己再生。因此,每天脫落80根以內均在正常范圍,謂之生理性脫發,四季之中尤以秋天脫發更為明顯。每天零散脫發超過80根以上者為病理性脫發(散在脫發)。
2、病理性脫發
①精神性脫發:常有情緒波動、煩躁、過勞、失眠、驚嚇等因素而導致突然脫發。三五成片,多少、大小不定,頭皮光亮,無自覺癥狀,僅發于頭部數片者稱為斑禿,若脫掉1/3以上者謂之全禿,繼發眉毛、胡須、腋毛、汗毛脫落者則為普禿,與斑禿相同,只是癥狀加重,病情發展而異,沒有性質區別。另外,單有眉毛或胡須呈片狀脫落者仍是斑禿之例。
治療這一類脫發,初期宜疏肝理氣,調理氣血,選用逍遙散加味治療,后期耗血傷腎,引起血虛腎虧,則以養血滋補肝腎為主,選用《外科正宗》神應養真湯加味內服。外用海艾湯熏洗(艾葉、菊花、薄荷、防風、蒿本、藿香、甘松、蔓荊子、荊并穗)。
②脂溢性脫發,由秉賦脾虛濕盛之體,脾失健運,或恣食肥甘,傷胃損脾,致使濕熱上蒸巔頂,侵蝕發根,引起毛發脫落,或血熱太過,導致風勝則燥,進而耗傷陰血,陰血不能養發,毛根干涸而發焦脫落。
分兩種類型,其一,是血熱風燥型脫發(干性脂溢性脫發)。頭皮發癢較甚,頭屑多如雪花,抓之易脫,頭發干燥無光澤,頭頂部零散脫發。此類屬腎虛血虧引起,初期宜涼血消風,用朱仁康涼血消風散加減(生地、當歸、荊芥、蟬衣、苦參、白蒺力、知母、生石膏、甘草),后期治當滋補肝腎,養血生發,用神應養真湯加減。
其二,脾胃濕熱型脫發(油性脂溢性脫發),頭油大如滲水,劇癢、頭屑粘膩污穢,洗不凈。頭發油膩,頭頂部頭發稀疏無光澤,零散脫落。此類多屬脾不健運,濕從內生溢于肌表而成,治宜健脾祛濕,化濁止癢生發,常以平胃散與神應養真湯合用。或用趙炳南祛濕健發湯(白術、澤瀉、豬苓、蓽解、車前子、川芎、赤石脂、白鮮皮、桑椹、生地、熟地、首烏)濕去則發生。
③癥狀性脫發,這類脫發可見于很多疾病,作為某一種疾病的一個局部癥狀,如紅斑狼瘡的脫發最具有代表性,以頭頂和前發際為主,隨著原發病的輕重而表現不同。在診斷SLE時“狼瘡發”是一個指征。待原發病治愈后脫發亦停止。頭發可以再生,其它如皮肌炎,甲亢、 糖尿病 、貧血、硬皮病均可導致脫發。硬皮病皮膚發硬萎縮后局部無汗、無發。一般是對癥治療原發疾病。
④藥物性脫發,這類脫發主要發生于某些疾病治療過程中藥物的副反應,如化療使用的免疫抑制劑,如秋水仙鹼,氟脲嘧啶,維生素A等,可引起頭發零散脫落直至脫光。如各種廣告治療 銀屑病 的藥服后有脫發,這是此類藥物抑制毛發生長之故。染發也可引起脫發,另外,某些中藥用量過大后也可引起脫發,如川芎、香附、天花粉、雷公藤等。
⑤真菌性脫發,主要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片狀脫發,有發鞘、鱗屑、斷發、發病快,有傳染性,黃癬伴有黃癬痂及鼠尿味,男女老幼皆可發病,不及時治療可引起永久性脫發。白癬則只發于 兒童 及少年,至成年后可自愈,伴有白色鱗屑,易繼發膿癬,黑點癬則少見。中藥如土槿皮,白礬,黃精,陳皮等都是有效藥,西醫有效的內服藥及外 用藥 不少。
⑥永久性脫發,也稱疤痕性脫發。主要由外傷、燒傷、燙傷、手術、癤腫、黃癬等引起局部毛囊破壞、疤痕形成,毛發難以再生,此類脫發的治療。目前可用毛發移植術。
三、其它治法
1.外治法:
(1)、 海艾湯煎水沖洗,還有生發酊、紅花側柏酊、斑蝥酊、山奈酊、辣椒酊、毛姜酊等,任選一種外搽,日1—2次。
( 2),.針灸療法:采用辨證取穴,循經取穴,鄰近取穴,經驗取穴等多種取穴方法。手法: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留針30分鐘,10次為1療程。
(3).耳針:取神門、肺、腎、交感、內分泌、脾,除針刺外,還可用膠布粘上王不留子貼敷。
( 4).穴位注射法:阿是穴或俞穴,取當歸注射液,丹參注射液及維生素B6、B12、三磷酸腺苷等,選取一種,用注射針刺入俞穴得氣后每穴推注0.5-1.5毫升,2日/次,10次1療程。
( 5).單驗方:如生發丸、斑禿丸、側柏丸、生發飲,一麻二至丸,益腎榮發丸、 養血生發膠囊 、榮發養顏寶等,可以選用。陜西省中醫院研制的新生發丸療效較佳。
(6).注意事項:
A、勞逸結合,心情舒暢,忌煩惱、悲觀憂愁、動怒。
B、飲食多樣化,富有營養,改正偏食習慣。
C、不要用堿性肥皂洗頭。
D、脂溢性脫發不宜洗頭過勤,少食辛辣、甜食及肥膩之物,勿飲酒,晚間少喝咖啡、濃茶。
E、調治中要有耐心和信心,有效藥方不宜頻繁更改,堅持守法守方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