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關于骨關節炎,你了解多少?
所謂關節,是兩塊或者幾塊骨頭連接的地方,根據活動程度大致分為不動關節、動關節和微動關節三種。骨頭的末端覆蓋著一層軟骨,健康的軟骨堅硬而有彈性,可以減少骨頭之間的摩擦,協助滑動,還有助于緩解運動帶來的沖擊。

圖源:網絡
骨關節炎是一種主要影響軟骨的關節疾病,也是一種損耗性的疾病。在骨關節炎中,軟骨的表面被破壞并逐漸消失,嚴重時軟骨下的骨頭直接相互摩擦,這種摩擦會導致關節疼痛、腫脹甚至喪失運動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關節還可能會變形,此外,關節的邊緣還會長出骨刺,如果骨頭或軟骨的碎片跑到關節腔里,會導致疼痛和關節損傷。
骨關節炎最常發生在60歲以上的人群,年輕人因為關節損傷也可能會患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的風險因素
? 超重:我們身上那些多余的肥肉都是骨骼的負擔。過高的體重增加了對負重關節的壓力(比如膝蓋),體重越重,風險就越大,另外,脂肪組織產生的一些蛋白質還可能會在關節周圍造成有害的炎癥。
? 年齡:骨關節炎的風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女性的風險略高于男性,原因不明。
? 關節損傷:在運動或意外事故中發生的關節損傷都會增加患骨關節炎的風險,即使是多年前的創傷,看起來也已經完全愈合,還是會增加患骨關節炎的風險。
? 關節畸形:有些人天生有關節畸形或有軟骨的缺陷,這都會增加骨關節炎的風險。
? 關節軟骨基因缺陷:遺傳因素。
? 某些工作和運動對關節的影響:如果你的工作需要在某一特定關節處重復負重,那么這個地方可能會發展為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的表現和影響
骨關節炎的信號
· 剛起床或者久坐之后關節僵硬或者靈活度變差;
· 一個或多個關節腫脹或疼痛;
· 活動時有骨頭摩擦的感覺或者聲音。
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疾病,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惡化。關節疼痛和僵硬可能變得非常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不能工作。
所以,如果你的關節疼痛或僵硬持續幾天后沒有消失,建議去看醫生,及時正確治療。
得了骨關節炎應該怎么辦?
非藥物治療
· 避免不利因素:保護受累關節,避免長久站立、跪位和蹲位,避免長期保持不良姿勢;
· 合理運動:多做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等);
· 控制體重:超重會增加關節負擔;
· 物理治療:可以減輕疼痛癥狀和緩解關節僵直,包括針灸、按摩、推拿、熱療、水療等。
藥物治療
· 非甾體抗炎藥:如對乙酰氨基酚,這類藥物可以緩解骨關節炎癥狀。如果患者有消化系統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危險,要慎用非甾體抗炎藥。
· 氨基葡萄糖:是一種骨關節炎慢作用藥及軟骨保護劑。骨關節炎是由于軟骨受損導致的疾病,軟骨壞了就要修復,而修復軟骨就要有原材料,這個原材料就是氨基葡萄糖(簡稱氨糖)。
氨糖在血液里會變成氨基葡萄糖-1-磷酸,之后又形成N-乙酰氨基葡萄糖,最終轉化成合成硫酸軟骨素的原材料N-乙酰氨基氮乳糖;同時氨糖還能直接刺激軟骨細胞,促進硫酸軟骨素的合成;此外氨基葡萄糖還能降低炎性因子如C-反應蛋白,減輕關節炎癥反應,減輕疼痛。
正大九力·鹽酸氨基葡萄糖片
副作用小,對肝腎功能影響小,
沒有依賴性,是不錯的選擇。

手術治療
其創傷較大,而且術后患者也往往會活動受限。常用的手術方法有:關節鏡手術、截骨術、人工關節置換術、關節融合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