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膠囊治療皮膚淺部真菌病的效果怎么樣?
2017-04-24
來源:網絡
? 真菌病根據感染層面分為:淺表、皮下和全身,淺表真菌感染在臨床皮膚病中最常見。淺表真菌病涉及表皮、毛發和甲的感染,由小孢子菌、發癬菌、念珠菌和馬拉色菌感染引起。
淺部真菌病是由寄生于角蛋白組織的致病真菌所引起的皮膚病。
1.毛癬菌屬:侵犯皮膚、毛發和甲。本菌屬已查明有13種可使人類致病。常見有黃癬菌、紅色毛癬菌、斷發毛癬菌、紫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等;彼等培養特點呈棒形大分子孢子,壁光滑。
2.孢子菌屬:侵犯毛發及皮膚,在我國以鐵銹色小孢子菌、羊毛樣小孢子菌等為多見;這些培養特征是梭形大分子孢子,壁有刺。已報道有8種能引起人類發病。
3.表皮癬菌屬:侵犯皮膚和甲。本菌屬僅絮狀表皮癬菌一種可使人類致病,其培養所見呈杵狀或梨形大分子孢子。
伊曲康唑是一種三唑類衍生物, 具有高度親角質性和親脂性。主要通過抑制真菌細胞膜麥角甾醇的合成來發揮抑菌作用。在皮膚和指( 趾) 甲中的濃度迅速超過血漿濃度, 并可持續數周, 具有良好的藥物后效。
臨床應用伊曲康唑膠囊治療手足癬, 總有效果比率80.0%, 花斑癬為80.0%, 體股為92.1%。說明口服伊曲康唑膠囊治療手足癬、花斑癬和體股癬療效好。研究病例在治療的1 周、3 周的臨床總有效果比率分別是26. 7%、80.0%; 真菌學清除率分別是48.7%、93.6%, 證實療程結束后隨著時間的延長, 臨床總有效果比率和真菌治療比率逐漸提高, 該藥是治療皮膚癬菌病的有效藥物。
淺部真菌病是由寄生于角蛋白組織的致病真菌所引起的皮膚病。
1.毛癬菌屬:侵犯皮膚、毛發和甲。本菌屬已查明有13種可使人類致病。常見有黃癬菌、紅色毛癬菌、斷發毛癬菌、紫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等;彼等培養特點呈棒形大分子孢子,壁光滑。
2.孢子菌屬:侵犯毛發及皮膚,在我國以鐵銹色小孢子菌、羊毛樣小孢子菌等為多見;這些培養特征是梭形大分子孢子,壁有刺。已報道有8種能引起人類發病。
3.表皮癬菌屬:侵犯皮膚和甲。本菌屬僅絮狀表皮癬菌一種可使人類致病,其培養所見呈杵狀或梨形大分子孢子。
伊曲康唑是一種三唑類衍生物, 具有高度親角質性和親脂性。主要通過抑制真菌細胞膜麥角甾醇的合成來發揮抑菌作用。在皮膚和指( 趾) 甲中的濃度迅速超過血漿濃度, 并可持續數周, 具有良好的藥物后效。
臨床應用伊曲康唑膠囊治療手足癬, 總有效果比率80.0%, 花斑癬為80.0%, 體股為92.1%。說明口服伊曲康唑膠囊治療手足癬、花斑癬和體股癬療效好。研究病例在治療的1 周、3 周的臨床總有效果比率分別是26. 7%、80.0%; 真菌學清除率分別是48.7%、93.6%, 證實療程結束后隨著時間的延長, 臨床總有效果比率和真菌治療比率逐漸提高, 該藥是治療皮膚癬菌病的有效藥物。
標簽:
伊曲康唑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