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膠囊對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遠期生存的影響
2017-04-14
來源:網絡
1
應桂花;;拉米夫定、恩替卡韋治療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療效比較[J];臨床醫學;2007年11期
2
王融冰,孫鳳霞,吳璐,曾躍平,何林林;拉米夫定治療HBV DNA陽性的慢性重型肝炎的臨床分析[J];肝臟;2002年02期
3
蘇同寶;張棟華;劉靜莉;;拉米夫定治療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失代償肝病臨床觀察[J];臨床醫學;2009年08期
4
李玉龍;龔麗霞;王云;;促肝細胞生長素聯合拉米夫定治療乙型重型肝炎42例的療效觀察[J];四川省衛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5
陳士俊,安勇,秦來英;拉米夫定治療慢性重型肝炎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00年23期
6
徐建中;徐立新;趙云;;拉米夫定治療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及血清TGF-β_1、TNF-α的變化[J];大連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7
張萍;;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探討[J];臨床肝膽病雜志;2008年04期
8
薛蓉;周鎮先;馬潔;焦永軍;鐘華平;王建芳;;拉米夫定治療前后HBV變異與病情關系[J];江蘇醫藥;2008年03期
9
潘教治;;拉米夫定治療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近期療效[J];浙江臨床醫學;2007年10期
10
薛蓉;周鎮先;馬潔;焦永軍;王建芳;鐘華平;;拉米夫定治療前后HBV變異與病情關系研究[J];肝臟;2007年04期
1
張南;;拉米夫定對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遠期生存的影響[A];中華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2
徐建中;徐立新;趙云;;拉米夫定治療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及血清TGF-β1、TNF-α的變化[A];第三屆全國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凈化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3
何桂香;;磷甲酸鈉聯用拉米夫定治療重型肝炎35例臨床療效觀察[A];2008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4
孫克偉;陳斌;黃裕紅;伍玉南;周小青;;慢性重型肝炎不同黃疸臨床特點的研究[A];第一次全國中西醫結合傳染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5
潘教治;廖威;萬謨彬;薛建亞;;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糖變化與預后關系的臨床分析[A];第五屆全國肝臟 疾病 臨床暨中華肝臟病雜志成立十周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6
于建武;趙勇華;孫麗杰;李樹臣;;終末期肝病模型預測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的研究[A];中華醫學會全國第九次感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7
韓忠厚;郎曉林;程國珠;;血漿置換治療重型肝炎的療效觀察[A];第一屆全國人工肝及血液凈化學術年會暨全國人工肝及血液凈化攻關協作組成立大會論文集[C];2004年
8
李秀惠;;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重型肝炎的特色優勢[A];全國第2屆中西醫結合傳染病學術會議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1屆傳染病協作組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9
沈華江;張展;;日達仙佐治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并發自發性腹膜炎的臨床研究[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10
于建武;趙勇華;孫麗杰;李樹臣;;終末期肝病模型預測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研究[A];第五屆全國肝臟疾病臨床暨中華肝臟病雜志成立十周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1
段鐘平;營養療法:顛覆肝炎治療理念[N];北京科技報;2009年
2
汪承柏;中西醫結合診治慢性重型肝炎[N];中國中醫藥報;2003年
3
張欣欣; 乙肝 病毒變異 拉米夫定耐藥[N]; 健康 報;2006年
4
汪承柏;中西醫結合診治慢性重型肝炎[N];中國中醫藥報;2003年
5
周福元;用足療程 安全停藥[N];農村醫藥報(漢);2006年
6
徐述湘;替比夫定可促進乙肝病毒e抗原血清轉換[N];中國醫藥報;2006年
7
錦州市傳染病醫院主任 醫師 王振坤;乙肝聯合 用藥 須謹慎[N];健康報;2007年
8
黃顯斌;拉米夫定、丙種免疫球蛋白能治療乙肝嗎[N];中國中醫藥報;2007年
9
李光榮;重型乙肝患者抗病毒藥物的選擇[N];健康報;2007年
10
王振坤;抗乙肝病毒藥物何時可以聯用[N];家庭 醫生 報;2007年
1
石銘;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藥株變異率快速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應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2
王宇平;HBV拉米夫定耐藥基因結構與功能的研究及感染性克隆的建立[D];福建醫科大學;2008年
3
王程;核苷(酸)類似物序貫治療中乙型肝炎病毒耐藥性的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08年
4
陳金軍;基因型對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水平及動態變化的影響[D];南方醫科大學;2009年
5
吳荻;MCC-478衍生物抗乙型肝炎病毒的體內外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霍紅;HBV YMDD自然變異的影響因素及其對核苷類藥物抗病毒療效的影響[D];第二軍醫大學;2006年
7
徐杰;抗病毒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及HBV cccDNA檢測的臨床意義探討[D];吉林大學;2007年
8
曾愛中;乙肝病毒基因型與應答反應關系及逆轉錄酶和全基因組變異位點分析[D];重慶醫科大學;2008年
9
趙偉;病毒性肝炎基因芯片診斷技術研究和臨床應用[D];南京農業大學;2004年
10
陸德云;1.阿德福韋酯治療拉米夫定耐藥HBeAg(+)慢性乙肝的臨床研究 2.重型肝炎患者血漿對體外培養臍血間充質干細胞影響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1
彭澄;激素聯合拉米夫定治療腎炎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療效觀察[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常青山;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拉米夫定治療前后肝功能及機體免疫功能變化[D];大連醫科大學;2010年
3
楊帆;人工肝支持系統對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骨髓干細胞分化因子水平的影響研究[D];重慶醫科大學;2011年
4
周偉;疏肝解郁法聯合拉米夫定治療伴有焦慮及抑郁的乙肝患者的臨床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1年
5
毛海鷹;國內恩替卡韋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薈萃分析[D];重慶醫科大學;2011年
6
齊青松;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臨床療效及乙肝病毒YMDD變異的研究[D];江西醫學院;2005年
7
張翠琴;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測定及其臨床相關性分析[D];新疆醫科大學;2006年
8
柯迎春;轉化生長因子α在慢性重型肝炎中的研究[D];廣西醫科大學;2007年
9
傅瓊瑤;海口地區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療致YMDD變異的研究[D];山西醫科大學;2008年
10
張艷;結腸灌洗加中藥高位保留灌腸治療慢性重型肝炎近期療效觀察[D];湖北中醫學院;2009年
應桂花;;拉米夫定、恩替卡韋治療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療效比較[J];臨床醫學;2007年11期
2
王融冰,孫鳳霞,吳璐,曾躍平,何林林;拉米夫定治療HBV DNA陽性的慢性重型肝炎的臨床分析[J];肝臟;2002年02期
3
蘇同寶;張棟華;劉靜莉;;拉米夫定治療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失代償肝病臨床觀察[J];臨床醫學;2009年08期
4
李玉龍;龔麗霞;王云;;促肝細胞生長素聯合拉米夫定治療乙型重型肝炎42例的療效觀察[J];四川省衛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5
陳士俊,安勇,秦來英;拉米夫定治療慢性重型肝炎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00年23期
6
徐建中;徐立新;趙云;;拉米夫定治療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及血清TGF-β_1、TNF-α的變化[J];大連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7
張萍;;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探討[J];臨床肝膽病雜志;2008年04期
8
薛蓉;周鎮先;馬潔;焦永軍;鐘華平;王建芳;;拉米夫定治療前后HBV變異與病情關系[J];江蘇醫藥;2008年03期
9
潘教治;;拉米夫定治療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近期療效[J];浙江臨床醫學;2007年10期
10
薛蓉;周鎮先;馬潔;焦永軍;王建芳;鐘華平;;拉米夫定治療前后HBV變異與病情關系研究[J];肝臟;2007年04期
1
張南;;拉米夫定對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遠期生存的影響[A];中華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2
徐建中;徐立新;趙云;;拉米夫定治療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及血清TGF-β1、TNF-α的變化[A];第三屆全國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凈化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3
何桂香;;磷甲酸鈉聯用拉米夫定治療重型肝炎35例臨床療效觀察[A];2008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4
孫克偉;陳斌;黃裕紅;伍玉南;周小青;;慢性重型肝炎不同黃疸臨床特點的研究[A];第一次全國中西醫結合傳染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5
潘教治;廖威;萬謨彬;薛建亞;;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糖變化與預后關系的臨床分析[A];第五屆全國肝臟 疾病 臨床暨中華肝臟病雜志成立十周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6
于建武;趙勇華;孫麗杰;李樹臣;;終末期肝病模型預測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的研究[A];中華醫學會全國第九次感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7
韓忠厚;郎曉林;程國珠;;血漿置換治療重型肝炎的療效觀察[A];第一屆全國人工肝及血液凈化學術年會暨全國人工肝及血液凈化攻關協作組成立大會論文集[C];2004年
8
李秀惠;;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重型肝炎的特色優勢[A];全國第2屆中西醫結合傳染病學術會議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1屆傳染病協作組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9
沈華江;張展;;日達仙佐治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并發自發性腹膜炎的臨床研究[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10
于建武;趙勇華;孫麗杰;李樹臣;;終末期肝病模型預測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研究[A];第五屆全國肝臟疾病臨床暨中華肝臟病雜志成立十周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1
段鐘平;營養療法:顛覆肝炎治療理念[N];北京科技報;2009年
2
汪承柏;中西醫結合診治慢性重型肝炎[N];中國中醫藥報;2003年
3
張欣欣; 乙肝 病毒變異 拉米夫定耐藥[N]; 健康 報;2006年
4
汪承柏;中西醫結合診治慢性重型肝炎[N];中國中醫藥報;2003年
5
周福元;用足療程 安全停藥[N];農村醫藥報(漢);2006年
6
徐述湘;替比夫定可促進乙肝病毒e抗原血清轉換[N];中國醫藥報;2006年
7
錦州市傳染病醫院主任 醫師 王振坤;乙肝聯合 用藥 須謹慎[N];健康報;2007年
8
黃顯斌;拉米夫定、丙種免疫球蛋白能治療乙肝嗎[N];中國中醫藥報;2007年
9
李光榮;重型乙肝患者抗病毒藥物的選擇[N];健康報;2007年
10
王振坤;抗乙肝病毒藥物何時可以聯用[N];家庭 醫生 報;2007年
1
石銘;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藥株變異率快速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應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2
王宇平;HBV拉米夫定耐藥基因結構與功能的研究及感染性克隆的建立[D];福建醫科大學;2008年
3
王程;核苷(酸)類似物序貫治療中乙型肝炎病毒耐藥性的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08年
4
陳金軍;基因型對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水平及動態變化的影響[D];南方醫科大學;2009年
5
吳荻;MCC-478衍生物抗乙型肝炎病毒的體內外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霍紅;HBV YMDD自然變異的影響因素及其對核苷類藥物抗病毒療效的影響[D];第二軍醫大學;2006年
7
徐杰;抗病毒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及HBV cccDNA檢測的臨床意義探討[D];吉林大學;2007年
8
曾愛中;乙肝病毒基因型與應答反應關系及逆轉錄酶和全基因組變異位點分析[D];重慶醫科大學;2008年
9
趙偉;病毒性肝炎基因芯片診斷技術研究和臨床應用[D];南京農業大學;2004年
10
陸德云;1.阿德福韋酯治療拉米夫定耐藥HBeAg(+)慢性乙肝的臨床研究 2.重型肝炎患者血漿對體外培養臍血間充質干細胞影響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1
彭澄;激素聯合拉米夫定治療腎炎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療效觀察[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常青山;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拉米夫定治療前后肝功能及機體免疫功能變化[D];大連醫科大學;2010年
3
楊帆;人工肝支持系統對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骨髓干細胞分化因子水平的影響研究[D];重慶醫科大學;2011年
4
周偉;疏肝解郁法聯合拉米夫定治療伴有焦慮及抑郁的乙肝患者的臨床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1年
5
毛海鷹;國內恩替卡韋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薈萃分析[D];重慶醫科大學;2011年
6
齊青松;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臨床療效及乙肝病毒YMDD變異的研究[D];江西醫學院;2005年
7
張翠琴;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測定及其臨床相關性分析[D];新疆醫科大學;2006年
8
柯迎春;轉化生長因子α在慢性重型肝炎中的研究[D];廣西醫科大學;2007年
9
傅瓊瑤;海口地區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療致YMDD變異的研究[D];山西醫科大學;2008年
10
張艷;結腸灌洗加中藥高位保留灌腸治療慢性重型肝炎近期療效觀察[D];湖北中醫學院;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