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膠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轉與中醫證型的關系
2017-04-14
來源:網絡
中文摘要 目的:通過研究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抗原血清轉換與中 醫證型的關系,指導臨床在中醫辯證論治基礎上選擇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
病毒。 1 方法:按西醫診斷標準及中醫辯證標準,將選擇的I6例e抗原陽性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辯證分型為肝郁脾虛證、濕熱中阻證、肝腎陰虛證、
瘀血阻絡證。所有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一次,常規治療52周,
治療期間每三個月檢測HBV-DNA 定量PCR法 、HBV血清標志物。
系:在ALT基線值上,慢性乙型肝炎各中醫證型變化趨勢為瘀血阻絡型 濕熱中阻型 肝腎陰虛型 肝郁脾虛型。經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統計學方法
各中醫證型變化趨勢為肝郁脾虛型 肝腎陰虛型 瘀血阻絡型 濕熱中 阻型。經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統計學方法比較,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
義。其中肝郁脾虛型與濕熱中阻型比較P O.05。2.慢性乙型肝炎中醫
證型與治療前ALT異常程度的關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前ALT異常程
度分為 2
程度經秩和檢驗的統計學方法比較,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中
肝郁脾虛型、瘀血阻絡型分別與濕熱中阻型和肝腎陰虛型2組比較均P 5ULN為最多。3.慢性乙型肝炎中醫證型與治療前 06、10'-107、 1
制狀態 1 07中分別為50.O%、24.1%、5.3%,經統計學比
較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并經Spearman相關分析,慢性乙型肝炎
的關系:慢性乙型肝炎各中醫證型HBeAg血清轉換率變化趨勢為濕熱中阻
型 肝郁脾虛型 瘀血阻絡型 肝腎陰虛型。經統計學比較P O.05,差
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四種中醫證型的HBeAg血清轉換率
為:肝郁脾虛證24.1%、濕熱中阻證44.4%、肝腎陰虛證8.7%、瘀血阻絡
證10.
病毒。 1 方法:按西醫診斷標準及中醫辯證標準,將選擇的I6例e抗原陽性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辯證分型為肝郁脾虛證、濕熱中阻證、肝腎陰虛證、
瘀血阻絡證。所有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一次,常規治療52周,
治療期間每三個月檢測HBV-DNA 定量PCR法 、HBV血清標志物。
系:在ALT基線值上,慢性乙型肝炎各中醫證型變化趨勢為瘀血阻絡型 濕熱中阻型 肝腎陰虛型 肝郁脾虛型。經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統計學方法
各中醫證型變化趨勢為肝郁脾虛型 肝腎陰虛型 瘀血阻絡型 濕熱中 阻型。經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統計學方法比較,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
義。其中肝郁脾虛型與濕熱中阻型比較P O.05。2.慢性乙型肝炎中醫
證型與治療前ALT異常程度的關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前ALT異常程
度分為 2
程度經秩和檢驗的統計學方法比較,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中
肝郁脾虛型、瘀血阻絡型分別與濕熱中阻型和肝腎陰虛型2組比較均P 5ULN為最多。3.慢性乙型肝炎中醫證型與治療前 06、10'-107、 1
制狀態 1 07中分別為50.O%、24.1%、5.3%,經統計學比
較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并經Spearman相關分析,慢性乙型肝炎
的關系:慢性乙型肝炎各中醫證型HBeAg血清轉換率變化趨勢為濕熱中阻
型 肝郁脾虛型 瘀血阻絡型 肝腎陰虛型。經統計學比較P O.05,差
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四種中醫證型的HBeAg血清轉換率
為:肝郁脾虛證24.1%、濕熱中阻證44.4%、肝腎陰虛證8.7%、瘀血阻絡
證10.
標簽:
拉米夫定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