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六味地黃丸”
2017-04-16
來源:網絡
前陣子有位網友引薦了一位大師關于“ 六味地黃丸 ”的推介,我著實為她的網友們捏了一把汗,六味地黃丸并不如大師所說的老小咸宜天天能服用。本來對于大師們,胡涂醫不喜歡過多去評說,畢竟中醫的復興,有賴各路大師去傳播。但不是真通醫道的人一旦“被大師”,難免會“不知醫道強說醫”,不懂“道”的人強行說道,最后難免變成胡說八道,不客氣地說,大師關于六味地黃丸的說法就是胡說八道!這兩天收到太多紙條詢問這個六味地黃丸,有人甚至問胡涂醫可否用這個藥來“ 補腎 壯陽”,真是讓我哭笑不得。不得已,專門寫篇文章說一說。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得先介紹一位了不起的中醫先賢——錢乙先生。
據《宋史》記載,錢老爺子出生古傳中醫世家,可惜他的父親大人太愛美酒和旅游,在他三歲的時候便“東之海上不反”,出東海旅游一去不復返(估計是去了日本,害人的國家?。海?。他的母親早逝,他的姑姑“哀而收養之”,并傳他家傳絕學,等他長大成人,告知他的家世,錢乙先生哭得死去活來,前后八九次外出尋找父親,經過三十年,終于找回這位“嗜酒喜游”的老父。讀《宋史·錢乙傳》,讓人感慨萬千!——原文摘錄:“乙方三歲,母前死,姑嫁呂氏,哀而收養之,長誨之醫,乃告以家世。即泣,請往跡尋,凡八九反。積數歲,遂迎父以歸,時已三十年矣?!? ——哎,可見醫家歷代不缺貪玩的人啊,好在他有一位好姑姑好姑丈!
錢乙先生從小精進好學,認真鉆研醫經,尤其是家傳《內經》和《神農本草經》,對于再奇異的藥物,他都能將該藥物從“出生本末”到“物色、名貌差別”信手拈來,讓人嘆服??梢娝先思沂堑霉艂髦嗅t真傳的,叩問醫經萬卷,不但能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對藥物自然更是清楚明白沒有不“通”的!
他自己身上也常帶三分病,據《宋史》記載,錢老爺子生病的時候,總喜歡用“意念”來治療(“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這是典型的道醫特征——“人體自身有大藥,全憑心意用功夫”,哪里需要用什么草藥!他老人家活到八十二歲,借用佛教的話來說,是能夠“預知時至”,知道何時要走,所以臨往生前,喊來親戚朋友話別,換好衣服,瀟灑而去(“召親戚訣別,易衣待盡,遂卒,年八十二”)??梢娎蠣斪拥膬茸C功夫是相當不凡的。
可能因為從小沒爹沒娘,錢先生特別關心 小孩 子的病痛,數十年如一日,專研啞科(古代對 兒科 的稱呼,因為嬰幼兒無法說清楚病痛)。說起古代的兒科,還要扯到又一本據說“失傳”了的醫書——胡涂醫不相信天下有那么多“失傳”!按照《史記》的說法,神醫扁鵲應是第一位兒科 醫生 ,他曾“為小兒醫”。東漢的大醫衛汛,據說是神醫的后代傳人,寫了一部醫家秘傳經典叫《顱囟經》,這就是據說失傳了的醫書,但是到了宋代,錢老爺子卻拜讀了這本書,至于這本經書是如何得來的,史書語焉不詳,有人說是當時的人假借古代巫師所作的《顱囟經》,但是如果是假的,以錢老爺子“專一為業,垂四十年”的認真嚴謹治學精神,不可能看不出來!如果按照金庸古龍們的思路,他的父親大人可能不是真的“嗜酒喜游”,而是以此為借口,外出尋找這本《顱囟經》去了:)我們且不去管他家為何有這本“失傳”了的《顱囟經》,總之,錢老爺子對這本書反復研究,“以身證之”,終于功夫大成,活人無數,《四庫全書·目錄提要》對此大有溢美之詞,說錢乙先生在宣和年間用古代巫師方氏傳下的《顱囪經》上的方法治好了很多小孩子,名聲特牛(“乙在宣和間以巫方氏顱囪經治小兒,甚著于時”)。最牛的治療案例是給宋神宗的孩子治病,老爺子信手抓一把黃土就把皇子的?。ǔ轱L)治好了,這不是我瞎忽悠,《宋史》上白紙黑字寫的(“皇子病瘛疭,乙進黃土湯而愈。神宗召問黃土所以愈疾狀帝悅,擢太醫丞,賜金紫?!保?。什么是真正的中醫?這才是真正的中醫!《四庫全書》稱錢乙先生為“幼科之鼻祖,后人得其緒論,往往有回生之功”!
我們說六味地黃丸,為什么說到錢老爺子身上去呢?因為六味地黃丸便是這位兒科祖師爺用來治療小孩子發育遲緩的藥!大家明白了胡涂醫為啥要忽悠這段宋史了吧?——小兒臟腑柔弱,成而未全,全而未壯,況且小兒是純陽之體,成人渾身陰渣,六味地黃丸哪是人人都能長期服用的?大師真是“無知者無畏”?。?
錢老爺子在《小兒藥證直訣》里清清楚楚地寫著,這個六味地黃丸是用來治療小孩子“腎怯失音,囪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的方子。什么叫“腎怯失音”呢?古人管“腎怯失音”又叫“病后瘖”,一般中醫人士的理解就是生過病后“失聲”、聲音突然嘶啞,《小兒藥證直訣》提到小孩子生病吐瀉及大病后,雖然有聲音,但不能說話,雖然不能說話,但是還能咽得下藥,這不算真正的“失音”,而是因為“腎怯”,腎陰之氣接不上腎陽,所以才用這個方子里的藥來補腎(“病吐瀉及大病后,雖有聲而不能言,又能咽藥,此非失音,為腎怯不能上接于陽故也,當補腎”)。事實上,這里所說的“補腎”,跟“補腎壯陽”八桿子打不著!按照古傳中醫的說法,“失音”其實指的是“失陰”——這是醫家大秘密!具體癥狀就是諸如聲音嘶啞喉嚨冒煙口干舌燥,手足心煩熱腰酸膝軟頭暈目眩,感覺腦袋空空耳朵轟鳴。如果一個人(且別說成年人)沒有這些癥狀,能天天服用這個藥嗎?大師的推介令真懂醫道的人為他汗顏!他們名聲越大,危害也越大。胡涂醫希望有志學中醫的朋友們盡量別聽大師們忽悠,盡管忽悠是大師的本職工作:)
當然,六味地黃丸也不是錢老爺子原創,這個方子是從張仲景夫子的八味腎氣丸化裁而來的。仲景夫子最初用這個八味丸來治什么病呢?據《金匱要略·卷上·血痹虛癆病脈并治第六》的說法,是用來治療“虛癆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而《金匱要略·卷下·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則說它可以用來治療“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婦女這種飲食如常,煩熱不得臥的毛病,仲景夫子認為“但利小便則愈”,把小便調好了,就可以治好。
后來錢乙老爺子便把這個八味丸的方子減裁成六味,除了用來治療上述“失陰”,還用來治療小兒先天不足,發育遲緩(所謂“五遲”——語遲、立遲、行遲、發遲、齒遲)。很多庸醫于是以為,連小孩子都能吃的藥,大人更能吃,這真是讓商家歡呼雀躍讓行家哭笑不得!試想現在的成年人尤其是比較有錢的中老年人,哪有小孩子從未泄漏的腎陽正氣?如果真要像大師建議的每日一服,那是嫌命長!
“干地黃八兩, 薯蕷四兩, 山茱萸四兩, 澤瀉三兩, 茯苓三兩, 牡丹皮三兩, 桂枝一兩,
很明顯,這個方子里,君藥是“干地黃”,其余皆是佐藥。古代的干地黃就是今天的生地黃(古代的生地黃則是指新鮮挖出來的地黃),生地黃歸入腎經,山茱萸主心下泄氣,寒熱溫中,歸肝入腎,茯苓,牡丹皮也都是入腎之藥,附子是浮中帶沉無所不至通諸經的引 用藥 ,有內證體驗的人會覺察到這個藥走而不守,而桂枝正好反過來,守而不走,在這個方子里,桂枝是用來補下焦相火不足,增強膀胱氣化,以利小便,同時起到對應附子的走而不守。茯苓主伐腎邪,澤瀉是泄腎之藥,同時起到接引桂附兩藥入右腎(即命門,參閱我前面的文章《中醫掃盲——“腎”vs
“精”》)的作用。醫圣用方,深合陰平陽秘之至理精契生克制化之妙諦,令人嘆為觀止!醫圣的這個八味丸,陰中求陽,大師們不懂行,以為這是一個補腎壯陽藥(商家自然也會這樣“宣傳”),其實這個八味丸從其“歷史出身”看,壓根兒不是用來補腎壯陽的嘛!不客氣地說,這個八味丸,對于現代人中那些真正陽氣虛弱的人,簡直全無效果!而錢老爺子呢,則干脆把桂附這兩味大熱強陽之藥裁去,大有筆削春秋的氣概。雖然只去掉了兩味藥,但整個方子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不可不察!錢老爺子以熟地黃代替干地黃。熟地黃、山茱萸、山藥“三補”為主,滋養肝、腎、脾,以茯苓、丹皮、澤瀉“三泄”為佐。如此三補三泄,滋陰潛陽,但其功在滋陰,對 兒童 和有“婦人病”的患者頗為有效。現代的中老年男人,一個個脾胃負擔“超重”,大量的人還是如古人所說的“痰濕”體質,如果再接受大師建議,每天服用這個六味地黃丸,會增加脾胃負擔,尤其是那些體型偏胖,腎陽虧損,腰膝酸冷,喜暖畏寒的人,更是萬萬不可接受大師建議去服用六味地黃丸,否則必定導致脾胃滯礙,脾受濕困,別的 疾病 ,哪怕是表癥,會被服用成里癥!六味地黃丸總體來說,雖然有補有泄,以補為主,但是現在大藥廠制作的這個地黃,已經不可能像古人那樣通過九蒸九泡了,它是個偏陰寒的藥,亂服六味地黃丸的人,會輕松浪漫地把“表癥”服成“里癥”,偷雞不成蝕把米!胡涂醫在幾個月前的文章《醫家秘傳,人體有個糾正頸椎、腰椎毛病的開關》里也提到的。
那么什么人適合服用這個商家熱賣的六味地黃丸呢?
還是先說一個原則:沒病不要亂吃藥,“是藥三分毒”這句話沒有騙人。藥物多少都有毒性,人服藥,可以說是通過藥物的毒性來糾正人體真氣運行的偏失,僅此而已!與其依賴藥物,不如養好正氣,正身內省,恬淡需無,真氣從之,精神內收。舍此,皆是舍本逐末!
一般來說,手腳心煩熱(注意這個詞——“煩熱”,仲景夫子說的婦人病),口燥咽干,夢遺早泄,潮熱盜汗的人,可以服用這個六味地黃丸,但癥狀消失時就應該停藥。許多庸醫都照著書本來給病人開這個藥,但是誰會按照書上所寫來生病?。?
所以就算你有這些癥狀,還是盡量別照書亂服藥,是為至要。
當然,也有不少人長期服用六味地黃丸,而“自我感覺”良好的,其中也不乏中醫、中藥行業里的人。如果不是真正對癥下藥,我倒要勸他們別拿自己的五臟六腑開玩笑——長年吸煙的人多半也是“自我感覺”良好呢。
再次提醒:六味地黃丸,一定要慎用!——尤其是那些脾腎陽氣兩虛,肝火過旺的同志們,千萬別服用這個藥!
補充說一下,歷代很多人不敢相信錢老爺子能夠一把黃土治好皇子的抽風,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得真傳!對于真正得醫道真傳的人來說,就像胡涂醫在
《醫家秘傳——道醫的鐵指標》里說的:診治疾病,談笑用兵,懂得以“無”為“有”。就像圣人說的,“常無,欲以觀其妙”?!@里的“無”,有多重意思,可以簡單理解為“無藥”,若非要他們下
藥,都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盡量不用草藥。實在非用藥不可,他們也隨方就圓,不落窠臼,自然而然,甚至可以“信手抓來一把草就能治病”。信手抓把黃土就能治病,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譚的事兒,只是沒有得真傳的大師,就算把他放到黃土高坡上去也沒用:)歷來人們都認為錢老爺子用的就是仲景夫子在《金匱要略》里提到的黃土湯方子,但仲景夫子的方子是用來治療由于中焦脾胃虛寒所引起的大便出血。而且那個黃土是中藥“灶心土”(現在這東西很難找了)。當然,錢老爺子肯定是非常熟悉醫圣方略的人,他無疑熟知醫圣的那個“黃土湯”,但從“神宗召問黃土所以愈疾狀”這句話來看,皇帝也很好奇,想知道為什么普普通通的一把黃土竟然也能夠治病(而且顯然是原來宮中太醫們治不好的?。酷t偏向于認為,錢老爺子用的就是一把普通的黃土,要不皇帝也不用如此好奇,還被寫進正史中,而且從錢老爺子回答宋神宗的話,也可以看出他的確是用了一把黃土:“我用的是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因為土能克水,黃土下肚子,補充了脾胃的“土”,肝木的氣機得以平衡,所以體內的風就不亂抽了?!保ā端问贰ゅX乙傳》:“以土勝水,木得其平,則風自止”)此其一。其二,對于有道醫“能力”(而不是“知識”)的人來說,很多治病的方法本來就可以簡單到讓人覺得“這可能嗎”的程度,用一把黃土來治病也沒啥奇怪的。
千言萬語一句話,如果你不是 同仁堂 等公司的股東,“六味地黃丸”還是少買、慎用!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得先介紹一位了不起的中醫先賢——錢乙先生。
據《宋史》記載,錢老爺子出生古傳中醫世家,可惜他的父親大人太愛美酒和旅游,在他三歲的時候便“東之海上不反”,出東海旅游一去不復返(估計是去了日本,害人的國家?。海?。他的母親早逝,他的姑姑“哀而收養之”,并傳他家傳絕學,等他長大成人,告知他的家世,錢乙先生哭得死去活來,前后八九次外出尋找父親,經過三十年,終于找回這位“嗜酒喜游”的老父。讀《宋史·錢乙傳》,讓人感慨萬千!——原文摘錄:“乙方三歲,母前死,姑嫁呂氏,哀而收養之,長誨之醫,乃告以家世。即泣,請往跡尋,凡八九反。積數歲,遂迎父以歸,時已三十年矣?!? ——哎,可見醫家歷代不缺貪玩的人啊,好在他有一位好姑姑好姑丈!
錢乙先生從小精進好學,認真鉆研醫經,尤其是家傳《內經》和《神農本草經》,對于再奇異的藥物,他都能將該藥物從“出生本末”到“物色、名貌差別”信手拈來,讓人嘆服??梢娝先思沂堑霉艂髦嗅t真傳的,叩問醫經萬卷,不但能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對藥物自然更是清楚明白沒有不“通”的!
他自己身上也常帶三分病,據《宋史》記載,錢老爺子生病的時候,總喜歡用“意念”來治療(“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這是典型的道醫特征——“人體自身有大藥,全憑心意用功夫”,哪里需要用什么草藥!他老人家活到八十二歲,借用佛教的話來說,是能夠“預知時至”,知道何時要走,所以臨往生前,喊來親戚朋友話別,換好衣服,瀟灑而去(“召親戚訣別,易衣待盡,遂卒,年八十二”)??梢娎蠣斪拥膬茸C功夫是相當不凡的。
可能因為從小沒爹沒娘,錢先生特別關心 小孩 子的病痛,數十年如一日,專研啞科(古代對 兒科 的稱呼,因為嬰幼兒無法說清楚病痛)。說起古代的兒科,還要扯到又一本據說“失傳”了的醫書——胡涂醫不相信天下有那么多“失傳”!按照《史記》的說法,神醫扁鵲應是第一位兒科 醫生 ,他曾“為小兒醫”。東漢的大醫衛汛,據說是神醫的后代傳人,寫了一部醫家秘傳經典叫《顱囟經》,這就是據說失傳了的醫書,但是到了宋代,錢老爺子卻拜讀了這本書,至于這本經書是如何得來的,史書語焉不詳,有人說是當時的人假借古代巫師所作的《顱囟經》,但是如果是假的,以錢老爺子“專一為業,垂四十年”的認真嚴謹治學精神,不可能看不出來!如果按照金庸古龍們的思路,他的父親大人可能不是真的“嗜酒喜游”,而是以此為借口,外出尋找這本《顱囟經》去了:)我們且不去管他家為何有這本“失傳”了的《顱囟經》,總之,錢老爺子對這本書反復研究,“以身證之”,終于功夫大成,活人無數,《四庫全書·目錄提要》對此大有溢美之詞,說錢乙先生在宣和年間用古代巫師方氏傳下的《顱囪經》上的方法治好了很多小孩子,名聲特牛(“乙在宣和間以巫方氏顱囪經治小兒,甚著于時”)。最牛的治療案例是給宋神宗的孩子治病,老爺子信手抓一把黃土就把皇子的?。ǔ轱L)治好了,這不是我瞎忽悠,《宋史》上白紙黑字寫的(“皇子病瘛疭,乙進黃土湯而愈。神宗召問黃土所以愈疾狀帝悅,擢太醫丞,賜金紫?!保?。什么是真正的中醫?這才是真正的中醫!《四庫全書》稱錢乙先生為“幼科之鼻祖,后人得其緒論,往往有回生之功”!
我們說六味地黃丸,為什么說到錢老爺子身上去呢?因為六味地黃丸便是這位兒科祖師爺用來治療小孩子發育遲緩的藥!大家明白了胡涂醫為啥要忽悠這段宋史了吧?——小兒臟腑柔弱,成而未全,全而未壯,況且小兒是純陽之體,成人渾身陰渣,六味地黃丸哪是人人都能長期服用的?大師真是“無知者無畏”?。?
錢老爺子在《小兒藥證直訣》里清清楚楚地寫著,這個六味地黃丸是用來治療小孩子“腎怯失音,囪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的方子。什么叫“腎怯失音”呢?古人管“腎怯失音”又叫“病后瘖”,一般中醫人士的理解就是生過病后“失聲”、聲音突然嘶啞,《小兒藥證直訣》提到小孩子生病吐瀉及大病后,雖然有聲音,但不能說話,雖然不能說話,但是還能咽得下藥,這不算真正的“失音”,而是因為“腎怯”,腎陰之氣接不上腎陽,所以才用這個方子里的藥來補腎(“病吐瀉及大病后,雖有聲而不能言,又能咽藥,此非失音,為腎怯不能上接于陽故也,當補腎”)。事實上,這里所說的“補腎”,跟“補腎壯陽”八桿子打不著!按照古傳中醫的說法,“失音”其實指的是“失陰”——這是醫家大秘密!具體癥狀就是諸如聲音嘶啞喉嚨冒煙口干舌燥,手足心煩熱腰酸膝軟頭暈目眩,感覺腦袋空空耳朵轟鳴。如果一個人(且別說成年人)沒有這些癥狀,能天天服用這個藥嗎?大師的推介令真懂醫道的人為他汗顏!他們名聲越大,危害也越大。胡涂醫希望有志學中醫的朋友們盡量別聽大師們忽悠,盡管忽悠是大師的本職工作:)
當然,六味地黃丸也不是錢老爺子原創,這個方子是從張仲景夫子的八味腎氣丸化裁而來的。仲景夫子最初用這個八味丸來治什么病呢?據《金匱要略·卷上·血痹虛癆病脈并治第六》的說法,是用來治療“虛癆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而《金匱要略·卷下·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則說它可以用來治療“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婦女這種飲食如常,煩熱不得臥的毛病,仲景夫子認為“但利小便則愈”,把小便調好了,就可以治好。
后來錢乙老爺子便把這個八味丸的方子減裁成六味,除了用來治療上述“失陰”,還用來治療小兒先天不足,發育遲緩(所謂“五遲”——語遲、立遲、行遲、發遲、齒遲)。很多庸醫于是以為,連小孩子都能吃的藥,大人更能吃,這真是讓商家歡呼雀躍讓行家哭笑不得!試想現在的成年人尤其是比較有錢的中老年人,哪有小孩子從未泄漏的腎陽正氣?如果真要像大師建議的每日一服,那是嫌命長!
“干地黃八兩, 薯蕷四兩, 山茱萸四兩, 澤瀉三兩, 茯苓三兩, 牡丹皮三兩, 桂枝一兩,
很明顯,這個方子里,君藥是“干地黃”,其余皆是佐藥。古代的干地黃就是今天的生地黃(古代的生地黃則是指新鮮挖出來的地黃),生地黃歸入腎經,山茱萸主心下泄氣,寒熱溫中,歸肝入腎,茯苓,牡丹皮也都是入腎之藥,附子是浮中帶沉無所不至通諸經的引 用藥 ,有內證體驗的人會覺察到這個藥走而不守,而桂枝正好反過來,守而不走,在這個方子里,桂枝是用來補下焦相火不足,增強膀胱氣化,以利小便,同時起到對應附子的走而不守。茯苓主伐腎邪,澤瀉是泄腎之藥,同時起到接引桂附兩藥入右腎(即命門,參閱我前面的文章《中醫掃盲——“腎”vs
“精”》)的作用。醫圣用方,深合陰平陽秘之至理精契生克制化之妙諦,令人嘆為觀止!醫圣的這個八味丸,陰中求陽,大師們不懂行,以為這是一個補腎壯陽藥(商家自然也會這樣“宣傳”),其實這個八味丸從其“歷史出身”看,壓根兒不是用來補腎壯陽的嘛!不客氣地說,這個八味丸,對于現代人中那些真正陽氣虛弱的人,簡直全無效果!而錢老爺子呢,則干脆把桂附這兩味大熱強陽之藥裁去,大有筆削春秋的氣概。雖然只去掉了兩味藥,但整個方子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不可不察!錢老爺子以熟地黃代替干地黃。熟地黃、山茱萸、山藥“三補”為主,滋養肝、腎、脾,以茯苓、丹皮、澤瀉“三泄”為佐。如此三補三泄,滋陰潛陽,但其功在滋陰,對 兒童 和有“婦人病”的患者頗為有效。現代的中老年男人,一個個脾胃負擔“超重”,大量的人還是如古人所說的“痰濕”體質,如果再接受大師建議,每天服用這個六味地黃丸,會增加脾胃負擔,尤其是那些體型偏胖,腎陽虧損,腰膝酸冷,喜暖畏寒的人,更是萬萬不可接受大師建議去服用六味地黃丸,否則必定導致脾胃滯礙,脾受濕困,別的 疾病 ,哪怕是表癥,會被服用成里癥!六味地黃丸總體來說,雖然有補有泄,以補為主,但是現在大藥廠制作的這個地黃,已經不可能像古人那樣通過九蒸九泡了,它是個偏陰寒的藥,亂服六味地黃丸的人,會輕松浪漫地把“表癥”服成“里癥”,偷雞不成蝕把米!胡涂醫在幾個月前的文章《醫家秘傳,人體有個糾正頸椎、腰椎毛病的開關》里也提到的。
那么什么人適合服用這個商家熱賣的六味地黃丸呢?
還是先說一個原則:沒病不要亂吃藥,“是藥三分毒”這句話沒有騙人。藥物多少都有毒性,人服藥,可以說是通過藥物的毒性來糾正人體真氣運行的偏失,僅此而已!與其依賴藥物,不如養好正氣,正身內省,恬淡需無,真氣從之,精神內收。舍此,皆是舍本逐末!
一般來說,手腳心煩熱(注意這個詞——“煩熱”,仲景夫子說的婦人病),口燥咽干,夢遺早泄,潮熱盜汗的人,可以服用這個六味地黃丸,但癥狀消失時就應該停藥。許多庸醫都照著書本來給病人開這個藥,但是誰會按照書上所寫來生病?。?
所以就算你有這些癥狀,還是盡量別照書亂服藥,是為至要。
當然,也有不少人長期服用六味地黃丸,而“自我感覺”良好的,其中也不乏中醫、中藥行業里的人。如果不是真正對癥下藥,我倒要勸他們別拿自己的五臟六腑開玩笑——長年吸煙的人多半也是“自我感覺”良好呢。
再次提醒:六味地黃丸,一定要慎用!——尤其是那些脾腎陽氣兩虛,肝火過旺的同志們,千萬別服用這個藥!
補充說一下,歷代很多人不敢相信錢老爺子能夠一把黃土治好皇子的抽風,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得真傳!對于真正得醫道真傳的人來說,就像胡涂醫在
《醫家秘傳——道醫的鐵指標》里說的:診治疾病,談笑用兵,懂得以“無”為“有”。就像圣人說的,“常無,欲以觀其妙”?!@里的“無”,有多重意思,可以簡單理解為“無藥”,若非要他們下
藥,都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盡量不用草藥。實在非用藥不可,他們也隨方就圓,不落窠臼,自然而然,甚至可以“信手抓來一把草就能治病”。信手抓把黃土就能治病,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譚的事兒,只是沒有得真傳的大師,就算把他放到黃土高坡上去也沒用:)歷來人們都認為錢老爺子用的就是仲景夫子在《金匱要略》里提到的黃土湯方子,但仲景夫子的方子是用來治療由于中焦脾胃虛寒所引起的大便出血。而且那個黃土是中藥“灶心土”(現在這東西很難找了)。當然,錢老爺子肯定是非常熟悉醫圣方略的人,他無疑熟知醫圣的那個“黃土湯”,但從“神宗召問黃土所以愈疾狀”這句話來看,皇帝也很好奇,想知道為什么普普通通的一把黃土竟然也能夠治病(而且顯然是原來宮中太醫們治不好的?。酷t偏向于認為,錢老爺子用的就是一把普通的黃土,要不皇帝也不用如此好奇,還被寫進正史中,而且從錢老爺子回答宋神宗的話,也可以看出他的確是用了一把黃土:“我用的是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因為土能克水,黃土下肚子,補充了脾胃的“土”,肝木的氣機得以平衡,所以體內的風就不亂抽了?!保ā端问贰ゅX乙傳》:“以土勝水,木得其平,則風自止”)此其一。其二,對于有道醫“能力”(而不是“知識”)的人來說,很多治病的方法本來就可以簡單到讓人覺得“這可能嗎”的程度,用一把黃土來治病也沒啥奇怪的。
千言萬語一句話,如果你不是 同仁堂 等公司的股東,“六味地黃丸”還是少買、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