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癥 安神補腦液是中醫常用藥
2017-04-16
來源:網絡
焦慮癥 安神補腦液 是中醫常 用藥
安神屬中醫范疇,中醫認為失眠與心、肝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安神藥通過滋肝、養心、養血等來安神定志,進而起到治療失眠、多夢、怔忡等效果,可分為重鎮安神藥和養心安神藥兩類。
前者所含藥物多為礦石類的中藥,如朱砂、磁石、琥珀、龍骨、龍齒、珍珠母、牡蠣、紫石英等,這些藥物主要用于心火亢盛、痰火擾心、痰迷清竅所致的心悸失 眠、煩躁易怒、驚癇癲狂、陽氣浮動、心神不安等實證。常用藥物如朱砂安神丸。這類藥物質重礙胃,多含有有毒成分,故不宜久服。
后者所含藥物多為植物類的中藥,多質潤性補,如酸棗仁、合歡皮、丹參、茯神、柏子仁等,主要用于心血不足、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情志不遂等所致的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神疲健忘、神魂不寧等虛證。常用藥物有安神補腦液、養血安神丸等。
相對來說,安神藥起效速度不如安眠藥,但副作用較少,無成癮性,可對癥加減用藥。一般做輔助治療藥物。
安眠藥是西醫精神藥
安眠藥屬西藥,是國家重點管理的二類精神藥,適用于急性心理應激和軀體 疾病 引起的暫時性失眠,或者用于重癥精神病的睡眠障礙。這類藥物療效確切,口服吸 收完全,作用快,多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安眠藥直接作用于中樞,對人體有較大副作用(如出現頭暈、口干、胃不適等),肝、腎功能不全者要慎用。長 期服用會有藥物依賴及停藥反跳,應該在 醫生 指導下應用。
對安眠藥的使用,目前存在兩種極端的態度:一是濫用,長期依靠安眠藥睡眠;二是 怕用,即便很嚴重的失眠,也不敢吃一片安眠藥,怕引起不良反應。其實失眠是一個常見癥狀,幾乎90%以上的正常人都曾有過失眠的體驗,一般短暫性或臨時性 失眠不一定需要看病、吃藥。長達2~3周以上的持續性失眠才需要看病、吃藥。據統計,這類失眠大多數伴有神經精神科疾患,其中最常見的是焦慮癥和抑郁癥, 因此安眠藥往往要同抗焦慮藥和抗抑郁藥一起使用。
所有安眠藥都有副作用,特別是長期使用,會使機體產生耐藥性(所需藥物的劑量越來越大),即通常所說的藥物成癮,因此不得盲目使用安眠藥;但是短期服用適當的安眠藥物,可以緩解嚴重失眠的困擾,有利于恢復正常睡眠。
睡眠障礙要對癥吃藥
不同類型的失眠癥,選用藥物的品種也不同,應嚴格遵醫囑指導,如下可作參考。
對入睡困難的失眠病人,要用超短效類藥物,服用后可使病人很快入睡,且第二天起床沒有酒醉感,如司可巴比妥、氯硝安定、三唑侖(酐樂欣、海樂神,屬一類 精神藥)、唑吡坦片(思諾思,樂坦)、咪唑安定等;對維持睡眠困難,噩夢頻頻的失眠病人,可選用短效或中效類藥物,可加深慢波睡眠并縮短其時間,如舒樂安 定、唑吡酮(憶夢反)、勞拉西泮(羅拉)等;對早晨早醒的失眠病人,應采用中效或長效類藥物,可延長總的睡眠時間,如硝基安定等;有人認為安定作為催眠藥 不錯,其實安定起效雖快,但患者往往第二天醒來昏昏沉沉,所以此藥并不適用于催眠,相反用于白天抗焦慮效果比較理想。
一般連續服用某種安眠藥最好不超過4個月,如必須繼續服用,應在醫生指導下換成別的藥物或另類藥物。事實上,不少長期依靠服用安眠藥入睡的人,有些可能不是治療病癥需要這類藥物,而是心理上的依賴。
標簽:
安神補腦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