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防治誤區
2017-05-15
來源:網絡
糖尿病 (diabetes)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
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癥狀,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會引發并發癥,導致腎、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變,且無法治愈;那么通常會發生的防治誤區有:
一.消瘦型患者不宜服用二甲雙胍
二甲雙胍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同時還有調脂和降低體重的作用,因而目前將二甲雙胍列為肥胖的Ⅱ型糖尿病病人的首選藥物。但是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則不宜服用二甲雙胍,因為二甲雙胍抑制食欲,降低體重,會越吃越瘦。
我們要清楚,不是所有的糖尿病病人都需要節制飲食,瘦的糖尿病病人甚至還要增加飲食的量,瘦導致的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有時比胖還可怕。我們在臨床上常常見到這樣的病人,原來是個肥胖的糖尿病人,服用二甲雙胍使體重減得很明顯,已經變成消瘦了,還在服用。這就需要調整藥物了。
二.患者易犯錯誤
1,不控制飲食。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其目的是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擔,以幫助其恢復功能。不控制飲食而想用多服降糖藥來抵消,好比“鞭打病馬”,是錯誤并且危險的;
2.根據自覺癥狀服藥。血糖非常高,才會出現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等典型糖尿病癥狀。不少患者因無明顯不適,隨意調節降糖藥用量,導致血糖控制不力;
3.不定期復診。有的患者不監測血糖、血脂和血壓,不注意觀察影響自己血糖、尿糖變化的因素,不總結自己的服藥規律,而是人云亦云,跟風吃,這是我國糖尿病患者較一些發達國家的患者病情嚴重,并發癥多的主要原因;
4.用胰島素的時候不接受胰島素治療;
5.對口服降糖藥的特點不了解。如一些磺脲類降糖藥的藥效隨時間延長而逐漸增強,因此不能急于換藥。并且,每種降糖藥都有最大有效劑量。未用到最大有效劑量,不要早下結論;
6.,覺得價格高的藥就是好藥。不存在哪種藥更好的問題,科學的說法是哪一種降糖藥更適合。對甲有效的藥物不一定對乙也有效,甚至可能有害;
7.一味追求能“去根”的糖尿病特效藥。有的患者甚至在血糖已獲得良好控制的情況下,停止現階段有效治療,而去尋找“靈丹妙藥”。殊不知,包括飲食、運動和藥物的糖尿病綜合療法是人們與糖尿病長期斗爭的智慧結晶,是經過嚴格證明、確實有效的方法;
8.盲目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有人認為,服藥時間一長,就會損傷肝腎功能。實際上,降糖藥劑量只要在藥典規定的范圍內,都是安全的。副作用僅見于個別患者,且副作用在停藥后即消失,不會帶來嚴重的影響。其實,高血糖未得到控制與服 用藥 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后果要嚴重得多。
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癥狀,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會引發并發癥,導致腎、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變,且無法治愈;那么通常會發生的防治誤區有:
一.消瘦型患者不宜服用二甲雙胍
二甲雙胍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同時還有調脂和降低體重的作用,因而目前將二甲雙胍列為肥胖的Ⅱ型糖尿病病人的首選藥物。但是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則不宜服用二甲雙胍,因為二甲雙胍抑制食欲,降低體重,會越吃越瘦。
我們要清楚,不是所有的糖尿病病人都需要節制飲食,瘦的糖尿病病人甚至還要增加飲食的量,瘦導致的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有時比胖還可怕。我們在臨床上常常見到這樣的病人,原來是個肥胖的糖尿病人,服用二甲雙胍使體重減得很明顯,已經變成消瘦了,還在服用。這就需要調整藥物了。
二.患者易犯錯誤
1,不控制飲食。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其目的是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擔,以幫助其恢復功能。不控制飲食而想用多服降糖藥來抵消,好比“鞭打病馬”,是錯誤并且危險的;
2.根據自覺癥狀服藥。血糖非常高,才會出現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等典型糖尿病癥狀。不少患者因無明顯不適,隨意調節降糖藥用量,導致血糖控制不力;
3.不定期復診。有的患者不監測血糖、血脂和血壓,不注意觀察影響自己血糖、尿糖變化的因素,不總結自己的服藥規律,而是人云亦云,跟風吃,這是我國糖尿病患者較一些發達國家的患者病情嚴重,并發癥多的主要原因;
4.用胰島素的時候不接受胰島素治療;
5.對口服降糖藥的特點不了解。如一些磺脲類降糖藥的藥效隨時間延長而逐漸增強,因此不能急于換藥。并且,每種降糖藥都有最大有效劑量。未用到最大有效劑量,不要早下結論;
6.,覺得價格高的藥就是好藥。不存在哪種藥更好的問題,科學的說法是哪一種降糖藥更適合。對甲有效的藥物不一定對乙也有效,甚至可能有害;
7.一味追求能“去根”的糖尿病特效藥。有的患者甚至在血糖已獲得良好控制的情況下,停止現階段有效治療,而去尋找“靈丹妙藥”。殊不知,包括飲食、運動和藥物的糖尿病綜合療法是人們與糖尿病長期斗爭的智慧結晶,是經過嚴格證明、確實有效的方法;
8.盲目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有人認為,服藥時間一長,就會損傷肝腎功能。實際上,降糖藥劑量只要在藥典規定的范圍內,都是安全的。副作用僅見于個別患者,且副作用在停藥后即消失,不會帶來嚴重的影響。其實,高血糖未得到控制與服 用藥 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后果要嚴重得多。
標簽: